- 中文名稱
- 明斯克
- 外文名稱
- Minsk,Минск
- 行政區類別
- 首都,州府
- 所屬地區
- 白俄羅斯明斯克州
- 面 積
- 約349平方千米
- 人 口
- 1,982444(2018年)
- 方 言
- 白俄羅斯語
明斯克歷史沿革
編輯1067年首見記載。14世紀屬立陶宛大公國,后歸波蘭立陶宛王國,1793年又被俄國占領,1991年蘇聯解體后歸白俄羅斯。歷來是聯系波羅的海沿岸與莫斯科、喀山等城市的貿易中心,市名意為交易之鎮。19世紀70年代成為鐵路干線交會點后,城市商業和手工業得以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被夷為平地,戰后重建并成為白俄羅斯重要工業中心。
明斯克的歷史至今已有近千年了,然而在這里,那種有幾百年歷史的老房子幾乎看不到。這是因為,在上個世紀40年代,這座城市的歷史被德國法西斯攔腰斬斷。在二戰期間長達3年的淪陷中,明斯克幾乎成為一片廢墟。二戰結束后,明斯克人以斯韋斯洛奇河為中軸,在廢墟上重新建起了這座城市。城內建造了許多寬暢的大街和公園。市中心的老街道完全被拆除,新的街道按棋盤式縱橫交錯設計和建立,此外市內還建立了許多新的代表性建筑。1984年明斯克的地鐵開通。1989年一個新的飛機場啟用。
在明斯克,處處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對和平的珍惜和對戰爭的憎惡。斯韋斯洛奇河中心,有一座自然形成的、方圓20多米的小島,上世紀90年代,白俄羅斯著名的雕塑家在島上創作了一組群雕,用于紀念在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中陣亡的白俄羅斯將士。人們把這個原本無名的小島稱作“淚島”,每逢蘇聯從阿富汗撤軍的紀念日,這里都會舉行悼念儀式。在明斯克的郊外,還有一座“光榮之丘”,那是在1995年二戰勝利50周年的時候,白俄羅斯政府用從全國各地采集而來的泥土堆積而成的一座30米高的小山,紀念那場半個世紀前的災難。
明斯克是一座傷痕累累的城市,除了戰爭之外,最嚴重的傷害莫過于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扒袪栔Z貝利傷殘者”協會的主席卡緬科夫告訴記者,白俄羅斯是切爾諾貝利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直到今天,白俄羅斯仍然沒能從切爾諾貝利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在白俄羅斯境內,仍然有好幾處“無人區”。
白俄羅斯被稱為獨聯體各國中“最像蘇聯”的國家,這里至今仍保留著大量蘇聯時期的政治傳統、社會制度與機構設置。2006年3月白俄羅斯總統選舉期間,記者走訪了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這座已有近千年歷史的城市。匆匆來去之間,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濃濃的“蘇聯味兒”。
明斯克地理環境
編輯雖然明斯克緯度較高,但是冬季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冷,1月份平均氣溫5℃左右,到了夏天也不熱,7月份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為500至700毫米。因此,明斯克被公認為適合居住的城市。
明斯克人口
編輯這里的女人多為深眼眶,大眼睛,高顴骨和高鼻梁,尖下巴,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2010年宣布,白俄羅斯美女是“國家戰略資源”,限制出口。
明斯克經濟
編輯是原蘇聯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是現今白俄羅斯最大的工業中心,其工業產值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其中,毛織品占80%。明斯克的機械制造和金屬加工工業相當發達,是其支柱產業,主要生產載重汽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摩托車和金屬切削機床等,農牧業機械是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如明斯克拖拉機廠生產的姆特斯80型拖拉機馳名世界,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明斯克還是原蘇聯四大機床產地之一,機床產量占原蘇聯的25%左右。明斯克的化學工業也很發達,產量較大的是化肥、化纖布和塑料,無線電和電子工業、儀表工業、建材工業及采掘工業也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

明斯克北京飯店(4張)
明斯克地區的地理環境適于發展畜牧業,是原蘇聯牛奶、油類、亞麻和馬鈴薯的主要產區之一,明斯克人稱馬鈴薯為“第二面包”,產量也很高。明斯克的自然資源較為匱乏,絕大部分的原材料,尤其是能源,主要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該市積極發展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東歐和西歐國家的經濟關系,主要貿易對象除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外,還有波蘭、奧地利、德國等科技發達的先進國家。
明斯克科技教育
編輯明斯克是全國科技教育中心。1917年十月革命后,明斯克科技、教育的發展速度加快。1921年明斯克創立了培養和造就科技人員的基地;1922年組建了共和國的第一個科技中心白俄羅斯文化學院;1929年,又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白俄羅斯科學院,它作為白俄羅斯的科研中心,在歐亞大陸享有盛名。除此之外,明斯克還有物理、數學、核能、歷史和哲學等100多個研究機構。
大學則以白俄羅斯國立大學最為著名。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建于1921年10月,是白俄羅斯規模最大、最負盛名的大學。
此外,還有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工學院、國民經濟學院、師范學院和醫學院等14所高等院校,170多所普通教育學校,明斯克還興建了新技術工業園區。
明斯克克格勃
編輯來明斯克之前,就聽別人說過,白俄羅斯是獨聯體各國中“最像蘇聯”的一個。然而剛到明斯克時,我卻找不到任何“蘇聯”的感覺。車窗外穿著時髦服裝、留著奇特發型的年輕人在街頭游蕩,城市里也不乏賭場、脫衣舞等“現代文明”的產物,商場里的法國服裝、意大利香水也一樣琳瑯滿目。正午時分,街心花園里讀書的學生,纏綿的情侶,遛狗的老人……跟莫斯科相比,我倒覺得明斯克更像一座典型的歐洲城市。
說白俄羅斯像蘇聯,大概主要是說這個國家的政治和社會制度。白俄羅斯獨立十多年來,很多制度、機構稱謂也都保持了蘇聯時的傳統。例如,前蘇聯的國家安全機構——“克格勃”,大多數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在獨立后都放棄了這個稱謂,惟獨白俄羅斯直到今天還保留著。還有,盡管白俄羅斯已經放棄了共產主義和公有制,但卻保留了蘇聯時期“均貧富”的社會福利制度:所有公民享受免費醫療,教育方面,除了中小學教育全部免費外,就連大學里也有一半的系是免費的。在白俄羅斯,由于政府將每年財政收入的2/3用于福利和社會保障,因此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住房、水電、煤氣、供暖等費用都很低廉。
明斯克著名景點
編輯明斯克白大
白俄羅斯國立大學位于首都明斯克市,創建于1921年,現為白俄羅斯共和國最高學府及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是前蘇聯四大著名國立大學之一,在綜合類大學里排名第九.大學現有科研室125個,學生15000多人,教師1441人。在大學里工作的有:211名教授及科學院院士,935名副教授及博士,大學里的83個專業是培養學士、碩士及副博士等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大學校長同時也擔任白俄羅斯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
白俄羅斯國立大學(以下簡稱白大)在培養本國學生的同時,也為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深造機會,在大學里有來自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法國、東歐各國、東南亞、非洲等世界各地的外國留學生兩千多名,學校里有“外國留學生管理辦公室”及“對外國際關系辦公室”來負責對外國留學生的服務及管理。
明斯克勝利廣場
勝利廣場的勝利女神紀念碑高141.8米,象征衛國戰爭1418個戰斗的日日夜夜。三棱形的碑身,每個棱面上用浮雕板表現了莫斯科等12個英雄城市周圍的戰斗情景.高約100米外,古希臘勝利女神右手拿著金光燦燦的勝利桂冠。她身旁飛著兩個胖胖的小天使,一男一女,吹著勝利的號角。紀念碑的下面,是神奇勇士格奧爾基手持長矛刺殺毒蛇的雕像。前面5層階梯式臺階,每一層代表戰爭的一年。廣場右側是一組大型噴泉,左側是常勝圣格奧爾基大教堂,金頂白墻,紀念碑的后面是一個扇形環抱的中央博物館。大廳內有6幅大圓立體畫面,描繪了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反圍困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攻克柏林。榮譽廳的墻上,刻滿了英雄的名字。紀念禮品中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張萬年上將贈送的禮品。
明斯克淚島
位于明斯克市特洛伊茨老城城外的斯維斯洛奇河中,是為紀念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中陣亡和失蹤的800多名白俄羅斯官兵建造的建筑群。島中心矗立著陣亡將士的紀念塔碑。在建筑時,陣亡官兵的母親們給該島起名為“悲痛和眼淚的島”,后來簡稱為“淚島”。
明斯克博物館
偉大衛國戰爭歷史國家博物館位于明斯克市共和國宮左側,是白俄羅斯最大、收藏品最多的一座衛國戰爭紀念館。博物館于1944年10月22日首次對外開放,主要展品來自1942年10月在莫斯科舉辦的“白俄羅斯的生活和戰斗歷程”展。這些展品集中反映了白俄羅斯軍民在1941年-1945年間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悲壯歷史。1966年博物館正式遷入現在的三層建筑內,共有25個展廳,總面積3600平方米,陳設著13.25萬件各種照片、文物及藝術作品。博物館內院是專門的展示坪,陳列著蘇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武器裝備實物。
明斯克圣靈主教大教堂
明斯克東正教重要的活動中心,始建于1633年,1642年完工,屬巴洛克建筑風格。最初曾是天主教女修道院的主教堂。1860年,該教堂轉為東正教教堂。1870年教堂開設圣靈修士修道院。1918年,修道院被關閉,圣靈大教堂的禮拜活動也被禁止。教堂變為消防隊訓練場地,隨后被改為檔案館。1943年,教堂開始恢復東正教禮拜活動,所屬修道院也予以恢復。1947年,教堂頂部安放東正教大十字架。20世紀50年代上半葉,對教堂內部進行過一次維修。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對教堂進行最后一次修葺并保持至今。教堂中供奉著一些宗教珍品,如:明斯克圣母圣像等。
明斯克森林公園
別洛韋日國家森林公園面積8.76萬公頃,系歐洲最大的平原森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80項人類遺產之一。林區景觀優美,植物、動物種類繁多,許多為世界珍稀品種。夏季為旅游、度假勝地。林中野牛為歐洲最大動物,世上稀品,壯者體長3.5米,高2米,重1000公斤,壽命25-30年。1914年曾多達700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獵絕。1946年從波蘭運進5頭繁殖,現達300多頭。20世紀50年代,在森林公園中心的村莊維斯庫利建成前蘇國家領導人的官邸。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葉利欽、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維奇在這里簽署了宣告蘇聯不復存在的《成立獨聯體協議》。
明斯克光榮之丘
光榮之丘Курган славы俗稱:“會師紀念碑”,矗立于離明斯克國際機場21公里處的明斯克郊外。1966年9月30日舉行奠基儀式,主題是要求后代銘記戰爭,秉承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銘文裝在特制容器中被放置在地基下。從蘇聯英雄城市、戰場等全國各地采集泥土建成此丘,高約35米,丘上立有象征4把刺刀組成的高為35.6米的刺刀狀紀念碑,分別代表蘇軍在二戰后期蘇德戰場中段進行的戰略性戰役(代號“巴格拉季昂”戰役)中,參加1944年7月解放明斯克的白俄羅斯第一、二、三方面軍和波羅的海第一方面軍(當時四個方面軍和當地游擊隊共殲滅了圍困在明斯克的10.5萬德國法西斯軍隊)。光榮之丘建成后于1969年舉行了開幕儀式。
明斯克?;饏f議
編輯烏克蘭外長克利姆金2014年12月23日宣布,計劃2014年12月24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會晤。
烏外長指出,履行9月份達成的明斯克協議是將要討論的主要問題。目前脆弱的停火是烏克蘭政府履行明斯克協議的成果,重要的是各方都要履行明斯克協議框架內的義務。
歐安組織代表塔利亞維尼當天在基輔說,三方聯絡小組在明斯克會晤中將討論各方停火、撤走重武器、交換全部俘虜、向民間武裝控制區運送人道主義物資等4大類問題。
烏東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表示,他還不掌握24日舉行明斯克會晤的信息。“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全權代表杰伊拉涅科則表示,他將前往明斯克,并將堅持把頓巴斯地區特殊地位法和大赦法納入談判日程。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2014年12月6日曾宣布,根據初步達成的協議,明斯克會晤計劃在9日舉行,但因烏東部民間武裝持不同意見而未能舉行。
2014年9月5日,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同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曾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達成停火協議。當月19日,聯絡小組同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又簽署備忘錄,建立30公里寬的緩沖區。由于沖突雙方缺乏互信,?;饏f議和備忘錄均未得到有效落實。
[2]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漫步明斯克(圖) .網易[引用日期2014-05-01]
- 2. 烏克蘭宣布于24日舉行烏問題三方聯絡小組會晤 .東方網[引用日期2014-12-26]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