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于橋水庫
- 外文名
- YUQIAO
- 控制流域面積
- 2060 k㎡
- 設計洪水位
- 25.62米
- 洪峰流量
- 8327立方米/秒
- 開放時間
- 全天
- 門票價格
- 免費
- 著名景點
- 于橋水庫
- 所屬國家
- 中國
- 所屬城市
- 天津市
- 建議游玩時長
- 1-2小時
- 適宜游玩季節
- 春季、秋季
于橋水庫建立時間
編輯該庫始建于1959年,1960年7月完成第—期工程(攔河壩、泄洪洞)。1965年續建開挖溢洪道(實際只開挖至23.0米高程)。水庫大壩為一級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最大洪水校核,抗震按8度設防。水庫正常蓄水位21.16米,校核洪水位27.72米。“75.8”河南大水后,水庫被列為病險水庫,因此按千年一遇設計,最大可能洪水校核標準對水庫進行除險加固,設計洪水位25.62米,洪峰流量8327立方米/秒,校核洪水位27.72米,洪峰流量17960立方米/秒。為保證引灤工程輸水1982至1983年對大壩實施了加高壩頂、加固壩坡及壩基截滲等工程措施。1995年1996年采用高噴防滲墻結合壩后壓重的方法再次對大壩進行了局部加固處理。2001年至2003年再次對大壩進行加固處理(包括420米的防滲墻,高壓噴射灌漿、補噴、接觸灌漿、現澆砼防浪墻、減壓溝回填、壩后壓重、迎水坡護砌)。
于橋水庫工程構造
編輯水庫樞紐工程有攔河壩、放水洞、溢洪道、水電站。攔河壩為均質土壩,全長2222m,最大壩高24m,壩頂高程28.72m。放水洞(兼發電洞)洞徑5m,壩后電站設貫流式機組四臺,總裝機5000千瓦。溢洪道為開敞式堰閘,八孔閘門,凈寬80m,最大泄洪能力4138 m3/s。
于橋水庫水文特性
編輯于橋水庫風光特產
編輯風景秀麗、群山環繞的于橋水庫坐落在薊州區城東,又名翠屏湖,因南依翠屏山而得名。翠屏湖水面寬闊,東西長30公里,南北最寬處15公里。登翠屏山俯瞰,煙波浩淼,水天一色;蕩舟湖上,鷗浮上下,魚戲東西。南岸的翠屏山綠樹成蔭,花果滿園,葡萄壓枝。象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北岸山中古松蒼勁挺拔,建筑鱗次櫛比,層次豐富多變。西岸大堤橫臥,綠樹緣堤,遠山如黛,云煙飄浮,極盡幻變幽深之趣。翠屏湖盛產魚蝦,尤以金翅鯉魚聞名天下,據《薊縣志》載:“鯉魚產于薊運河者皆金鱗赭尾。”而今這種曾為皇帝貢品的“御膳鯉”巳成為普通游人的盤中珍品。
翠屏湖夏季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盛夏炎炎,眺翠亭旁的平灘上,一群群穿著游泳衣的游人或坐或臥,悠然自得地沐浴著陽光,人們紛紛下水游泳,任涼爽的湖水沖散暑熱。水中魚蝦避開了暢游的人群,往來于紅蕖綠草之間,招來了萬釣千竿。冬天,這里是滑冰、賞雪的理想場所。整個翠屏湖雪蓋冰封,銀裝素裹,滑冰愛好者紛至沓來。翠屏湖南岸多農家院旅店及活魚館,是都市人周末節假的絕佳去處。水質優良的翠屏湖湖域內有120多種鳥類。每年4月初,水鳥多達2萬多只,其中有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大天鵝、白鸛、白琵鷺等八種珍禽。
于橋水庫生態特征
編輯于橋水庫屬富營養型水體,冬季稍好,夏季處于營養化初級階段,主要超標物是被污染的河流帶入大量氮、磷;流域內年均溫為10.4~11.5℃、最熱月均溫為25.4℃(7月),極端最高溫度為41.2℃,最冷月均溫為-6.88℃(1月)、極端最低溫為-28.6℃,無霜期170—195天,溫度晝夜差別及地區分布差異也較大,總的狀況是溫度從北向南遞升。浮游植物:藻類7門58種,硅藻20種,綠藻18種,藍藻15種,金藻2種,甲藻、裸藻、黃藻各1種,于橋水庫藻類的優勢種在1、4、5月為金藻、硅藻;而6、7、10月為硅藻、藍藻;8、9月為藍藻,所以,于橋水庫的優勢種屬硅藻、藍藻型,主要的優勢種為惠氏微囊藻、克羅頓脆桿藻。浮游動物45種,其中輪蟲類種數最多,輪足種數最少,游動物生物量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總生物量在9月最高。底棲動物42種(部分種類只鑒定至科、屬,故實際數量超過此數,隸屬8門6綱38屬),種類最多的是水生昆蟲23種,其中又以搖蚊幼蟲居多(16種),其次是軟體動物11種,環節動物共獲6種,甲殼類僅獲2種蝦類,優勢種為霍甫水絲蚓、蘇氏尾腮蚓、褐斑菱跗搖蚊、花紋前突搖蚊、紅德永搖蚊、離恩菲搖蚊和羽搖蚊;底棲動物生物量由5個主要類群組成,軟體動物居首位,搖蚊幼蟲次之,再次為環節動物,除上述三大類群外、還包括甲介類及搖蚊以外的其他水生昆蟲。水生維管植物31種,分屬于16科20屬,屬世界廣播種淺水水生維管植物,植物種類地理成分單純,種類少,屬暖溫帶幼年期人工水庫湖沼水生植被,其中以微齒眼子菜、馬來眼子菜、荇菜、正丘菱、菹草為優勢種;按水生植物生態分類、有沉水植物生態類型(14種)、浮葉植物生態類型(4種)漂浮植物生態類形(2種)、挺水植物生態類型(11種)。1987—1988年間共采到魚類34種,種類的組成存在差異,1988年缺少似鱭及似鳊、烏鱧、黃顙魚產量上升、小雜魚中麥穗魚增加,鯉魚基本一致,翹嘴紅鲌減少、白鰱、花鏈稍有增加.與投放魚苗有關;繁殖特性,性成熟年齡:1齡性成熟的有鯽魚、麥穗魚、子棱櫛、鰕虎魚、圓尾斗魚共5種,2齡性成熟的有刺鰍、中華多刺魚、泥鰍、興凱鮈、中華鳑、棒花魚、黃顙魚共7種;3齡性成熟的有紅鰭鲌、鯉、青梢紅鲌、翹嘴紅鲌、鯰魚、烏鱧、鱖魚、黃鱔共8種種;4齡性成熟的有鰓魚1種魚類產卵期主要集中在5—7月、秋、冬季無魚類產卵。
于橋水庫綜合治理
編輯2018年9月11日,天津市出臺的《天津市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三年作戰計劃(2018-2020年)》,這三道防線為于橋水庫封閉防線、工程防線和生態防線。
2018年起,對低水位期間17.8米高程以上灘地區域的477萬立方米污染底泥進行清除,湖濱帶改造33.5公里,植被栽植1400.7公頃。建設入庫人工濕地示范工程,滯留凈化入庫水質。優化于橋水庫運行調度方式,加強水庫藍藻防控。
2018年底前,完成水庫二級保護區范圍內20個村污水管網建設,引入薊州城區污水處理廠。2020年底前,完成3個村污水管網建設,引入新建西龍虎峪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二級保護區內68個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實施北擂鼓臺溝等38條入庫溝道綜合治理。
對二級保護區內123家規模化以下養殖戶采取治理和關停相結合的措施進行治理。拆除水庫22米高程線內遺留房屋、禽畜棚舍、種植大棚,清理遺留建筑垃圾,結合小城鎮建設逐步搬遷“南遷北管”遺留的6個村莊。落實水庫22米高程線以上“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垃圾處置機制,減少面源污染匯入。
[1]
- 參考資料
-
- 1. 天津:構筑三道防線保護“大水缸”于橋水庫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09-11]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