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Ordos)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于黃河幾字彎河套腹地,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東三面為黃河環繞,南臨古長城,毗鄰晉陜寧三省區。鄂爾多斯市轄2區7旗,東部、北部和西部分別與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盟隔黃河相望,與烏海市隔甘德爾山接壤;南部隔長城與陜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坐標為北緯37°35′24″-40°51′40〞,東經106°42′40〞-111°27′20〞。東西長約400千米,南北寬約340千米。總面積86752平方千米。
目錄
鄂爾多斯歷史沿革
編輯鄂爾多斯先秦時期
大禹建立國家后,把國家分為九州,此時的鄂爾多斯為雍州所轄,而鄂爾多斯的西南部則屬渠搜國所管。
成湯滅夏后,夏因君主的兒子獯鬻帶著眷屬逃到渠搜避難,從此之后,鄂爾多斯的西南部被獯鬻所統。商朝建立后,鄂爾多斯西南部被劃為鬼方。
商朝滅亡之后玁狁民族的軍事力量日漸強大,威脅著西周的安全,周宣王于公元前827年和822年,分別派大將南仲、尹吉甫兩次進攻玁狁,并命令南仲在薩拉烏素河、榆溪河沿線要地筑城設防,歷史上被稱為朔方城,在今鄂爾多斯東北部置榆中。
公元前5世紀末,今鄂爾多斯東部的準格爾旗一帶為魏國行政轄區,名上郡。
公元前328年,魏被秦戰敗,魏把上郡割讓于秦。此后,秦國殺掉義渠王,在鄂爾多斯西南部的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及其相鄰地區設置了北地郡,其余地域為樓煩等游牧部落的聚居區。
公元前306年,趙國打敗林胡、樓煩,在鄂爾多斯東北部一帶設置云中郡、九原郡。戰國后期,鄂爾多斯東部地區一直為秦國所有。
鄂爾多斯秦漢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今鄂爾多斯一帶設立郡、縣: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一帶屬北地郡,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東部一帶屬云中郡,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北部一帶屬九原郡,烏審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南部一帶屬北地郡,四郡下轄34個縣。此時的鄂爾多斯地區有兩個歷史稱謂,即“新秦中”、“河南地”。
公元前127年,西漢在今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北部地區設五原郡,郡下設河陰、曼柏、高興三縣;杭錦旗一帶設朔方郡,郡下設臨戎、沃野、臨河、廣牧、朔方、呼遒、渠搜等縣;準格爾旗北部地區設云中郡,郡下設沙南縣;在今準格爾旗東部及東勝區、伊金霍洛旗相關地區設西河郡,郡下設谷羅、富昌、美稷、增山、虎猛、大成6個縣;在今烏審旗一帶設上郡,郡下設奢延、白土、高望3縣。
公元121年,西漢為了管理投降漢朝的匈奴人,在鄂爾多斯地區設立五個屬國,即上郡、西河郡、五原郡、朔方郡、云中郡。
公元10年,王莽篡權后,為控制今鄂爾多斯地區,將朔方郡改為渠搜郡,五原郡改為獲降郡,云中郡改為受降郡,西河郡改為歸新郡。
鑒于國家財政困難,漢光武帝劉秀決定減少一些地方行政機構,于公元35年(建武11年)和公元44年(建武20年)先后撤銷朔方郡、五原郡,將今鄂爾多斯地區歸并州(今太原市)領有。
公元47年,匈奴萸踺日逐王比歸附東漢,比自立為呼和邪單于,據有今準格爾旗納林一帶。
公元50年,東漢又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分隸于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河西郡、上郡。朔方郡轄有今鄂爾多斯杭錦旗南部、鄂托克前旗一帶,下轄朔方縣、廣牧縣、大成縣;五原郡轄有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北部一帶,下轄河陰縣、曼柏縣;云中郡轄有今準格爾旗東北部地區;下轄沙南縣;河西郡轄有今東勝市、伊金霍洛旗和準格爾旗西南部一帶,下轄美稷縣、平定縣;上郡轄有今伊金霍洛旗南部和烏審旗一帶,下轄榆林縣、奢延縣。
東漢靈帝劉宏登基之初(公元168年),由于農民起義的沖擊,東漢王朝已無法維持對全國的統治,公元188年,南匈奴擺脫東漢管轄,鄂爾多斯被北方匈奴、烏桓、鮮卑、羌等少數民族開為游牧區。
鄂爾多斯北朝時期
公元407年,赫連勃勃在今烏審旗南部薩拉烏素河畔建立大夏國,歷史上稱為統萬城,其遺址至今可見。
公元425年,北魏在今伊盟北部沿邊一帶設置沃野、懷朔、撫冥、柔玄、懷荒、武川六鎮,統萬城改為統萬鎮。在今準格爾旗黃河沿岸一帶建立朔州,在今鄂托克前旗一帶建立西安郡。以統萬鎮為中心設夏州,夏州下轄化政郡,該郡下轄革融縣、巖綠縣;熙部下轄山鹿縣、新囶縣;金明郡下轄永豐縣、啟寧縣、廣洛縣;代名郡下轄呼酋縣、渠搜縣;靈州轄今鄂托克前旗一帶,鹽州大興郡轄今鄂托克前旗南部一帶,五原郡轄今鄂托克前旗城川一帶,東夏州上郡沃野鎮、悅跋城轄今鄂托克前旗西部一帶。
公元525年,裁朔州,將朔州在今鄂爾多斯的地盤歸入并州。
公元534年,北魏在今鄂爾多斯南部設夏州。
鄂爾多斯隋唐時期
公元589年,隋朝在今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一帶設榆林郡、下轄榆林縣、富昌縣、全河縣;在今烏審旗和鄂托克旗相鄰地區設朔方郡,下設巖綠縣、寧朔縣、德靜縣、長澤縣;在今達拉特旗和杭錦旗的部邊沿設五原郡(公元585年曾在這里設豐州),下轄九原縣、永豐縣、安化縣、大同城;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沿黃河地區設靈武郡,下轄杯遠縣、靈武縣、回樂縣、弘靜縣、豐安縣;在今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一帶設鹽川郡,下轄五原縣。
唐王朝建立后,唐太宗于公元672年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劃入關內道領屬,在今準格爾旗、東勝區東部設勝州,下轄榆林縣、河濱縣(公元629年曾在此設云州,630年又改為威州);在今伊金霍洛旗南部及烏審旗一帶設夏州(公元724年改為朔方郡,756年又改為漫州),下轄巖綠縣(此前公元628年曾將巖綠縣改為朔方縣)、德靜縣(公元633年該縣歸北開州管轄,公元634年將北開州改為化洲,公元639年廢化州,改名為德靜縣)、寧朔縣(公元619年在此設南夏州,公元654年又設寧朔縣)、長澤縣(公元633年改為長洲,公元639年廢州,又設長澤縣,隸夏州);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設宥州(公元680年在此設“六胡州”;魯州、麗州、舍州、塞州、依州、契州;公元704年將六胡州合并成匡州、長州;公元707年設立蘭池都督府,分六州為縣;公元721年改設魯州、麗州、契州、塞州;公元738年在此設宥州),下轄延恩縣(公元738年在此設匡州)歸仁縣(原為蘭池州長泉縣)、懷德縣(唐初為塞門縣,公元732年改為懷德縣)、長澤縣(原屬夏州,公元820年將夏州改隸宥州);在鄂托克前旗的南部設鹽州(公元618年將鹽川郡改為鹽州,公元627年將鹽州廢棄,改為靈州的一個縣,梁師都敗北后又設鹽州,先隸夏州都督府,后隸靈州都督府,公元742年更名為五原郡;公元758年改為鹽州),下轄五原縣(為隋代五原縣,梁師都有后,將五原縣治所遷至靈州,公元628年又設白池縣,公元663年將白池縣更名為興寧縣);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西部地區設靈州(為隋代靈武郡,公元618年改為靈州,公元742年將靈州改為靈明郡,公元758年又改為靈州),下轄懷遠縣(為隋代懷遠縣舊址,從公元637年始,還轄有豐州所屬之九原縣、就豐縣、保靜縣、回樂縣、溫池縣);在杭錦旗北部設豐州(為隋朝時的五原郡地;公元618年改為豐州,公元630年設豐州都督府,公元637年廢棄豐州,劃歸靈州,公元684年又設豐州),下轄九原縣(公元653年設九原縣)、永豐縣(隋朝置永縣,公元623年廢棄,650年又設永豐縣)。
唐朝為安置歸順的突厥汗國的部落,于公元649年在今伊金霍洛旗南部與烏審旗一帶設羈禁州府定襄都督府,下轄阿德州、執失州、拔延州、蘇農州;公元630年在烏審旗一帶設云中都督府;公元643年設舍利州、阿史那州、綽州、思壁州;白登州;于公元663年在今烏審旗與鄂托克前旗一帶設桑乾都督府,下轄郁射州、藝失州、卑失州、咤略州;于公元649年設呼延都督府,下轄賀魯州、葛羅州、趼跌州3在今烏審旗南部設達渾都督府,下轄安化州、寧朔州人、仆固州;在今烏審旗中部設靜邊州都督府,下轄北夏州;在今鄂托克前旗南部設樂容州都督府,下轄東夏州。
鄂爾多斯宋元時期
公元916年,遼朝在今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伊金霍洛旗東部地區設振武軍,廢棄勝州。
公元929年,在今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北部置西南面招討司(治天德軍),下轄富民縣、振武縣;在今達拉持旗西南部、東勝區東部置河清軍;在今準格爾旗南部及東勝市東部一帶設全肅州;在今達拉特旗、準格爾旗東部設東勝州,下轄榆林縣、河濱縣;在今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北部設云內州,下轄柔服縣、寧人縣。五代十國時期,鄂爾多斯分別被黨項羌人、靈武節度使(亦稱朔方節度使或靈鹽節度使)、振武節度使占領,并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公元960年,北宋在今鄂爾多斯東部地區設麟州新秦郡,下轄新秦縣;在今鄂爾多斯南部地區設夏州、宥州,在西南部設鹽州。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西夏占據大部分地區。
公元1271年,元朝在今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東部、東勝區一帶置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云內州、東勝州;將烏審旗、鄂托克前旗南部劃歸陜西行省;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西部劃歸甘肅行省;在烏審旗、鄂托克旗西部、杭錦旗南部、伊金霍洛旗南部、東勝市一帶設察汗腦(皇室封地)。
鄂爾多斯明清時期
元朝滅亡之前,鄂爾多斯地區被元朝太傅、中書左丞相、河南王擴廓帖木兒所占有。至明朝初期,擴廓帖木兒被趕出鄂爾多斯,鄂爾多斯屬明王朝派員管轄。但不久,故元勢力和蒙古各部相繼進入鄂爾多斯地區。在一個多世紀里,明王朝多次派軍進攻,但始終未能如愿。后明朝在鄂爾多斯南部修筑長城,加設邊關,將鄂爾多斯讓給了蒙古軍,并將阿勒坦汗(俺答)加封為順義王,兩家關系才得以緩合。
公元1371年,明朝在今鄂爾多斯南部設察罕腦兒衛,在東勝北部設東勝衛。后鄂爾多斯部入主河套,明朝勢力退回長城以南。
明成化十五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的第十五世孫達延汗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再一次統一蒙古草原,設立六個萬戶;封其三子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擔汗為其次子)執掌新秦中草原為鄂爾多斯萬戶。
清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的第五世孫孛兒只斤·額磷臣率部內附歸清,清廷冊孛兒只斤·額磷臣為鄂爾多斯濟濃,命其統管蒙古鄂爾多斯部。
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朝將蒙古族鄂爾多斯部落分為: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鄂爾多斯左翼前旗(今準格爾旗),鄂爾多斯左翼后旗(今達拉特旗),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今鄂托克旗),鄂爾多斯右翼前旗(今烏審旗),鄂爾多斯右翼后旗(今杭錦旗);后增設鄂爾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薩克旗,后與郡王旗合并為今伊金霍洛旗)。6個札薩克旗,置伊克昭盟。敕封額磷臣為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后與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合并為今伊金霍洛旗)扎薩克,晉多羅郡王爵,兼伊克昭盟盟長。至此,鄂爾多斯始建盟旗制。
公元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朝在鄂爾多斯左翼中旗東部被開墾的地區設東勝廳。
鄂爾多斯民國時期
公元1912年,將東勝廳(在今罕臺廟鄉)遷至今羊場壕鄉,改置東勝縣。
公元1921年,在今鄂托克旗北部設東勝縣“飛地”木肯淖。
公元1936年2月,在烏審旗西部思家洼成立烏審旗蘇維埃政府;3月,撤銷烏審旗蘇維埃政府,后設中共烏審旗工委;10月,在鄂托克旗南部設中共三段地工作委員會,后又成立中共伊盟工委。
公元1937年9月設鄂托克旗工作委員會。
公元1938年4月,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在木肯淖、桃力民一帶設抗日動員委員會,6月成立中共桃力民工作委員會,8月在達拉特旗北部成立中共包固工委。
公元1939年3月,解散桃力民抗日動委會,成立伊克昭盟桃力民蒙漢聯合抗敵委員會;5月,在準格爾旗北部成立中共薩托工委,國民黨在達拉特旗耳字壕設組訓處;9月成立中共準格爾旗工委。
公元1940年,在準格爾旗南部長灘鎮設國民黨山西省河曲縣政府;冬季,中共伊盟工委在達拉特旗青達門區成立區委。
公元1941年3月,伊盟工委撤離桃力民;6月,烏審旗工委撤離烏拉爾林;9月,達拉特旗設91個保、312個甲;東勝縣設30個保、289個甲;桃力民設28個保、148個甲;11月,鄂托克旗城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公元1942年,在三段地成立鄂托克旗工委、在城川成立特別區委。
公元1946年3月,成立烏審旗蒙漢自治聯合會、三段地蒙漢自治聯合會、城川蒙漢自治聯合會。
公元1947年2月,伊盟工委分為伊東工委和伊西工委;10月,成立準達工委。
公元1948年2月5日;在準格爾旗南部成立黑界地蒙漢聯合會;7月24日,成立東郡工委,撤銷準達工委,成立準格爾旗工作委員會。
公元1949年3月11日,達拉特旗工委成立;5月1日,伊東、伊西兩個工委合并,成立中共伊克昭盟委員會:5月22日,成立伊盟自治政務委員會;7月22日,成立乾薩克旗土委;7月25日,中共伊克昭盟委員會主持組建烏審旗黨委、鄂托克旗黨委、達拉特旗黨委、準格爾旗黨委、東郡工委、杭錦旗黨委、桃力民工委、通格朗直屬區工委;12月28日,伊盟人民自治政務委員會改稱綏遠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在原郡王旗霍洛成立達爾扈特區人民政府。
鄂爾多斯解放后
1950年,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普遍組建了行政政權,各旗縣下轄區、鄉、行政村(牧區稱達爾古)、自然村(牧區稱小達爾古)。
1953年7月,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將基層政權的行政村人民政府改為鄉人民政府。
1956年,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69個區撤銷37個,新建26個蘇木。
1958年10月,將當時的50個鄉、23個蘇木、5個鄉級鎮改為人民公社,其時伊盟(即今鄂爾多斯)共下轄7旗、1縣、78個人民公社、444個生產大隊(其中有100個牧業大隊)、2173個生產隊(其中有468個牧業生產隊)。
1984年,伊盟(今鄂爾多斯)將人民公社改為鄉、蘇木,大隊改為村、嘎查。
2001年4月30日,伊克昭盟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將改名為鄂爾多斯市。
[4]
鄂爾多斯行政區劃
編輯行政區
| 駐地 | 面積(平方公里)
| 人口(萬人)
| 行政區劃代碼
|
---|---|---|---|---|
天驕街道 | 2146 | 50.56 | 150602
| |
康巴什區 | 濱河街道 | 372.55 | 15.3 | 150603 |
達拉特旗
| 工業街道 | 8192
| 34
| 150621
|
準格爾旗
| 興隆街道 | 7535
| 28
| 150622
|
鄂托克前旗
| 敖勒召其鎮 | 12318
| 7
| 150623
|
鄂托克旗
| 烏蘭鎮 | 20064
| 9
| 150624
|
杭錦旗
| 錫尼鎮 | 18903
| 14
| 150625
|
烏審旗
| 嘎魯圖鎮 | 11645
| 10
| 150626
|
伊金霍洛旗
| 阿勒騰席熱鎮 | 5958
| 15
| 150627
|
鄂爾多斯地理環境
編輯鄂爾多斯位置境域
鄂爾多斯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東、南、西與晉、陜、寧接壤,北及東北與自治區最大城市包頭以及首府呼和浩特隔河相望。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寬約340公里,總面積86752平方公里。
鄂爾多斯地形地貌
鄂爾多斯市自然地理環境的顯著特點是,起伏不平,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復雜,東北西三面被黃河環繞,南與黃土高原相連。地貌類型多樣,既有芳草如茵的美麗草原,又有開闊坦蕩的波狀高原;鄂爾多斯市境內五大類型地貌,平原約占總土地面積的4.33%,丘陵山區約占總土地面積的18.91%,波狀高原約占總土地面積的28.81%,毛烏素沙地約占總土地面積的28.78%,庫布其沙漠約占總土地面積的19.17%。
(一)北部黃河沖積平原區
該地區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占鄂爾多斯市總土地面積的6%,分布于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沿黃河23個鄉、鎮、蘇木內。成因和地質構造與整個河套平原相同,同屬沉降型的窄長地塹盆地。現代地貌主要是由洪積和黃河挾帶的泥沙帶的泥沙等物沉積而成。海拔高度1000—1100米,地勢平坦,水熱條件極好。該地區土壤類型可分為草甸土、沼澤土、鹽堿土、風沙土四個類型,其中以草甸土為主。草甸土是該區土壤中質地與生產性能良好的土壤。是培養穩產高產農田的基礎土壤。整個黃河沖積平原區,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在1%左右,全氮含量0.05%,速效磷含量12個PPM,速效鉀228個PPM。該區耕地面積達到130萬畝,其中有保證灌溉面積80多萬畝,1989年糧食產量達2億公斤。這一地區的開發前景相當樂觀,潛力很大。
一是該區內尚有100萬畝宜耕地至今未開發,僅達拉特旗,就有75萬畝宜耕地可供開發;二是開發工程簡單,造價低,只要能打井上電,搞好田間管理,每畝投入100元以下資金,當年就是畝產200-250公斤糧食的良田;三是水源條件好,無論是黃灌、井灌,都有充足的水源保證;四是在水、肥保證的基礎上,應用推廣先進的適用科學技術,糧食單產可增長30%-50%;五是當地群眾有開發土地,改善生產條件的經驗和勁頭;六是依靠農業提供的條件,可以充分發展豬牛羊等養殖業和加工業等多種經濟。
(二)東部丘陵溝壑區
該區分布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準格爾旗和達拉特旗南部,海拔高度為1300-1500米,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占鄂爾多斯市總土地面積的30%。該區屬鄂爾多斯沉降構造盆地的中部,地表侵蝕強烈,沖溝發育,水土流失嚴重,局部地區基巖裸露,是典型的丘陵溝壑區。土壤種類以栗鈣土為主,大多不宜耕作,屬宜林宜牧地區,特別適宜發展松柏等價值高的經濟林。對于水果生產,這一地區條件極好,日照充足,水源豐富,受風沙影響小。這部分地區內沿河溝畔也有不少的下濕地和人工淤澄地,是發展糧食生產的好地方。
(三)中部庫布其、毛烏素沙區
庫布其、毛烏素兩大沙漠,位于鄂爾多斯市中部,庫布其沙漠北臨黃河平原,呈東西條帶狀分布。毛烏素沙漠地處鄂爾多斯市腹地,分布于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部分和烏審旗。兩大沙區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占鄂爾多斯市總面積的40%左右,其中庫布其沙漠面積為1萬多平方公里、毛烏素沙漠2.5萬平方公里。這一地區大多為固定半固定沙丘,流動性的新月型沙丘及沙丘鏈極少。庫布其多為細、中沙,而毛烏素則以中、粗沙為主,地下水賦存條件很好,發展林牧業前景廣闊。
[7]
(四)西部坡狀高原區
該區位于鄂爾多斯市西部,包括鄂托克旗大部和鄂托克前旗、杭錦旗的部分,總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占鄂爾多斯市總面積的24%以上。該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海拔高度1300-1500米。這里氣候較為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屬典型的半荒漠草原。土壤成分以鈣土為主,部分地區也有不少風積沙,植被以野生植物為主,是發展草原畜牧業的地方。
鄂爾多斯氣候特征
鄂爾多斯屬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區,冬夏寒暑變化大。多年平均氣溫6.2℃,日最高氣溫38℃,日最低氣溫-31.4℃。多年平均降水348.3毫米,降水多集中于7、8、9三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多年平均蒸發量2506.3毫米,為降水量的7.2倍,以5-7月份為最大。全年多盛行西風及北偏西風,年平均風速3.6米/秒,最大風速可達22米/秒,最大風速的風壓0.6千牛/平方米。
[8]
鄂爾多斯自然資源
編輯鄂爾多斯礦產資源
鄂爾多斯境內地下有儲量豐厚的能源礦產資源,截至2012年已發現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重要礦產資源有12類35種。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約1880億立方米,占全國三分之一。已探明稀土高嶺土儲量占全國二分之一。
[7]
截至2012年,鄂爾多斯市已探明煤炭儲量1496億多噸,約占全國總儲量的1/6。如果計算到地下1500米處,總儲量約近1萬億噸。在鄂爾多斯市87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70%的地表下埋藏著煤。按地域位置,鄂爾多斯市可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大煤田。東部即準格爾煤田,西部即桌子山煤田,南部即東勝煤田,北部即烏蘭格爾煤田。鄂爾多斯的煤炭資源不僅儲量大,分布面積廣,而且煤質品種齊全,有褐煤、長焰煤、不粘結煤、弱粘結煤、氣煤、肥煤、焦煤。而且大多埋藏淺,垂直厚度深,易開采。四大煤田,除烏蘭格爾煤田外,其余均正在開采之中。
[7]
石油、天然氣這是發現的新型資源。這一資源主要位于鄂爾多斯中西部。在烏蘭---格爾一帶即杭錦旗北部,地質勘探部門已經發現20多處油氣田,鄂托克旗境內現已探明油氣儲量11億立方米,在烏審旗南部也發現了油氣田。這兩種資源還正在進一步勘探之中。
[7]
油頁巖主要分布于鄂爾多斯中部的東勝區、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境內。探明儲量為3.7億多噸。其中工業儲量66萬噸,儲藏厚度一般為3米-5米,含油率1.5%~10.4%。
[7]
天然堿主要分布于鄂爾多斯西部的烏審旗、鄂托克旗、杭錦旗境內的湖泊中。截至2012年,鄂爾多斯市現有天然堿湖19處,儲量7000億噸,伴生天然堿儲量1300萬噸,這些天然堿中,含碳酸鈉加碳酸氫鈉占19%~41%,氯化鈉小于4%,硫酸鈉小于13%,水不溶物小于20%,具有比較高的工業開采價值。
[7]
芒硝主要分布于境內的達拉特旗、杭錦旗北部地區,露天湖芒硝含量在20%~19%之間。截至2012年,探明總儲量70億噸,大多適宜露天開采。其中,有位于達拉特旗的特大型芒硝礦。儲量達68.7億噸,地下埋藏深度平均為100米左右。從規模、質量到開采條件,均屬國內外罕見的特大型優質芒硝礦。
[7]
食鹽主要分布于杭錦旗、鄂托克前旗和烏審旗、有礦產地14處,截至2012年探明總儲量956萬噸。
境內的硫磺主要賦存黃鐵礦(也稱硫鐵礦)中,以天然黃鐵礦形式產出。分布地主要在準格爾旗、東勝區、伊金霍洛旗境內。截至2012年,鄂爾多斯市已經探明的儲量232.5萬噸,地質儲量3256.5萬噸。
[7]
鄂爾多斯建材資源
石膏集中分布于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錦旗境內。總儲量35億噸,其中工業儲量近1.5億噸。有食用、藥用、工藝品制造用的特級石膏400萬噸,用于輕型質高強度建筑材料的一級石膏1.49億噸。最大儲存厚度近30米。
[7]
鄂爾多斯生物資源
在鄂爾多斯市2000余種野生動物資源中,有相當一部分屬國家級保護動物。如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遺鷗,為世界上瀕臨滅絕動物之一,也是人類認識最晚的鳥種之一。據專家考證,鄂爾多斯遺鷗種群為世界三大遺鷗繁殖種群之冠。已發現的數量約5000多只。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數量也較多。還有經濟價值較高的石貂、黃喉貂等。
[7]
鄂爾多斯市有植物資源800余種,約有400余種可入藥。主要的甘草、麻黃、枸杞、銀柴胡、遠志、冬花等。其中甘草、麻黃產量較大。另有相當一部分沙生植物,如沙棘、沙芥等,都具有較高的食品經濟開發價值。
[7]
鄂爾多斯羊絨資源
在鄂爾多斯高原一帶,有一種絨肉兼用型山羊──阿爾巴斯白山羊,這種羊因生長在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
木境內,簡稱阿白山羊。阿白山羊被列為中國20個優良品種之一。因阿白山羊體表生長著22-28厘米長的粗毛,對底絨產生很好的保護作用,因而凈絨率高、梳絨量大、光澤良好、手感柔軟。阿白山羊絨光澤好潔白柔軟、纖維長、凈絨率高,是山羊絨中的佼佼者。中國是世界上第一產絨大國,年產原絨約8000--10000噸,占世界總產量的3/4,其中內蒙古產絨5342噸,占全國羊絨總產量的1/2,質量居全國之首。
[7]

阿爾巴斯白山羊(4張)
鄂爾多斯人口民族
編輯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5.53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9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為多數的地級市。
[9]
截至2016年底,鄂爾多斯市全市城鎮人口151.15萬人,鄉村人口54.38萬人,城鎮化率為73.54%。全年出生人口為2.15萬人,出生率為10.49‰;死亡人口為1.05萬人,死亡率為5.13‰;自然增長率為5.36‰。年末戶籍人口159.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萬人。
[10]
鄂爾多斯政治體制
編輯鄂爾多斯市委
市委書記:牛俊雁
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明珠
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于新芳
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馮超
市委常委、副市長:趙明廣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瑞杰
市委常委、東勝區委書記:張占林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蘇翠芳
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金武
[11]
鄂爾多斯人大
主任:王峰
副主任:馬嘎爾迪
副主任:張月清
副主任:劉恒發
副主任:楊明
副主任:劉英杰
副主任:云衛東
[12]
鄂爾多斯政府
副市長趙明廣
副市長:李國儉
副市長:曹郅琛
副市長:呼禾
副市長:榮昌平
副市長:祁畢西勒圖
副市長:尚志強
副市長:石艷杰
副市長:馬建峰
鄂爾多斯政協
主席王建國
副主席:趙慧
副主席:阿拉騰烏拉
副主席:孫樹華
副主席:武社平
副主席:阿木
鄂爾多斯經濟概況
編輯鄂爾多斯綜述

鄂爾多斯市(9張)
鄂爾多斯第一產業
2016年現價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18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其中,農業產值102.4億元;林業產值7.3億元;牧業產值67.0億元;漁業產值2.5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6億元。
[10]
2016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37.2千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1.9千公頃,油料播種面積48.2千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0.8千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148.0萬噸,同比增長0.7%。油料產量12.2萬噸,同比增長2.4%;甜菜產量8.2萬噸,同比下降5.5%;蔬菜產量47.8萬噸,同比增長4.0%。
[10]
2016年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32萬千瓦,同比增長6.0%。全市擁有大中型拖拉機4.3萬臺,增長5.0%;農用排灌機械11.1萬臺(套),增長1.8%,其中,節水灌溉類機械5776套,增長2.4%;聯合收獲機1621臺,增長5.3%;農用運輸車5.9萬臺,下降1.7%。機械耕地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為98.5%,機械播種面積占比為87.7%,機械收割面積占比為55.9%,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2.5%。
[10]
鄂爾多斯第二產業
2016年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2180.0億元,增長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3家,較去年增加8家。總產值達到4930.3億元,同比增長9.3%;銷售產值4808.6億元,增長9.3%;工業產品產銷率97.50%。
[10]
2016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8.9%。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下降27.1%、重工業增長10.1%;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長5.4%,集體企業增長30.2%,股份制企業增長8.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1.9%,其他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增長26.2%。(規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詳見附表2)
2016年,鄂爾多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53.9億元,同比增長11.3%;利稅總額938.8億元,同比增長14.0%。虧損企業115戶,比上年減少18戶。企業虧損面30.0%,比上年末縮小3.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64.9億元,同比下降26.5%。
[10]
鄂爾多斯第三產業

康巴什新區(79張)
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7.1億元,同比增長8.0%。按商品類值分,糧油食品類完成零售額16.5億元,同比增長32.6%;服裝類完成零售額13.7億元,同比下降18.9%;日用洗滌品類完成零售額4.6億元,同比下降12.1%;汽車類完成零售額97.3億元,同比增長22%;石油及制品類完成零售額110.4億元,同比下降7.9%。
[10]
2016年全市共有銀行法人機構26家,銀行營業網點671個,共有從業人員10409人。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人民幣)3118.2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770.7億元,同比增長7.6%;住戶存款余額1574.8億元,同比增長11.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909.8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504.2億元,同比增長11.0%;住戶貸款405.6億元,同比下降8.9%。
[10]
2016年全市保險公司中心支公司33家,中支以下各級保險機構243家。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9.1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財產險收入16.2億元,同比增長1.5%;壽險收入27.5億元,同比增長21.4%;健康險收入4.6億元,同比增長44.1%;意外傷害險收入0.8億元,同比增長27.0%。各項賠付支出12.8億元,同比增長16.0%。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8.0億元,同比增長8.6%;壽險賠付支出3.2億元,同比增長33.0%;健康險賠付支出1.4億元,同比增長27.3%;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0.2億元,同比增長21.0%。
[10]
鄂爾多斯社會
編輯鄂爾多斯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7982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3所,在校學生7731人;普通高中22所,在校學生32718人;普通初中46所,在校學生47266人;職業高中7所,在校學生9009人;普通小學131所,在校學生135326人;幼兒園308所,在校學生87427人;特殊教育學校3所,在校學生277人。各級各類學校(含幼兒園)共有在校生32.8萬人。
[10]
廟壕小學
| 濱河小學
| 納林小學
| 東勝七小
| 東方小學
| 第三小學
| 達拉特旗實驗小學
| 萬利小學
| 牛連溝小學
| 棋盤井學校
|
蒙古族學校
| 巴彥希里小學
| 伊旗新街小學
| 億利東方學校
| 準旗陽灣小學
| 伊旗第一小學
| 東勝第八小學
| 通九希望小學
| 樹鎮第五小學
| 東勝區萬正小學
|
薛家灣第七小學
| 東勝區第三小學
| 東勝區第四小學
| 東勝區鴻波小學
| 萬利鎮中心學校
| 海子塔中心小學
| 蒙古族實驗小學
| 薛家灣第六小學
| 薛家灣第一小學
| 東勝區第一小學
|
東勝區第五小學
| 東勝區第九小學
| 東勝區萬佳小學
| 賽烏素綠苑小學
| 紅慶河第一小學
| 上海廟逸夫小學
| 薛家灣第三小學
| 伊旗布連中心小學
| 東勝區紡織苑小學
| 伊金霍洛第三小學
|
白泥井鎮中心小學
| 準格爾旗民族小學
| 準格爾召中心學校
| 布爾陶亥民族小學
| 達拉特旗第七小學
| 樹林召鎮第二小學
| 王愛召鎮中心小學
| 準格爾旗實驗小學
| 浩勒報吉中心小學
| 烏審旗呼吉爾特小學
|
鄂爾多斯新世紀學校
| 準格爾旗蒙古族學校
| 準格爾旗蓿亥圖小學
| 杭錦旗巴音烏素小學
| 伊金霍洛蒙古族小學
| 東勝區海爾希望小學
| 鄂托克旗桃力民學校
| 王愛召鎮王愛召學校
| 鄂托克前旗實驗小學
| 獨貴塔拉鎮中心小學
|
烏審旗第二實驗小學
| 伊金霍洛旗第四小學
| 蘇布爾嘎鎮中心小學
| 烏審旗第一實驗小學
| 呼和木都鎮中心小學
| 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小學
| 烏審旗烏審召中心小學
| 市蒙古族南京希望小學
| 烏審旗蒙古族實驗小學
| 烏審臺鎮查汗淖爾學校
|
東勝區第六小學
| 東勝區學苑小學
| 杭錦淖爾中心小學
| 巴拉貢鎮逸夫小學
| 烏審旗呼吉爾特小學
| 達拉特旗愛心希望學校
| 杭錦旗蒙古族實驗小學
| 烏蘭陶勒蓋鎮中心小學
| 達旗樹林召鎮第四小學
| 鄂爾多斯市蒙古族小學
|
準格爾旗大陸第一小學
| 東勝區柴登鎮中心小學
| 伊旗烏蘭木倫鎮上灣小學
| 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小學
| 準格爾旗薛家灣第五小學C\
| 納林陶亥鎮保利希望小學
| 準格爾旗薛家灣第二小學
| 準格爾旗薛家灣第四小學
| 杭錦旗巴拉貢鎮中心小學
| 準格爾旗沙圪堵第一小學
|
準格爾旗納日松中心小學
| 納林陶亥鎮新廟海聯學校
| 鄂前旗城川蘇木完全小學
| 烏審旗沙爾利格中心小學
| 達拉特旗樹林召鎮婦女學校
|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鐵西小學
| 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中心小學
| 北京師范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小學部
| 中國教育協會蒙西陽光外國語實驗學校
| 鄂托克前旗蒙古族希望實驗小學
|
高原中學
| 準旗八中
| 華研中學
| 大興中學
| 柴登中學
| 麻地梁中學
| 東勝礦區一中
| 達旗第七中學
| 東勝第一中學
| 達旗第二中學
|
鄂托克前旗中學
| 烏審旗高級中學
| 吉格斯太鎮中學
| 達旗第十一中學
| 吉日格朗鎮中學
| 達拉特旗第九中學
| 東勝區第六中學
| 達拉特旗第六中學
| 準格爾旗第一中學
| 達拉特旗第三中學
|
準格爾旗第十中學
| 準格爾旗第七中學
| 準格爾旗第二中學
| 準格爾旗第五中學
| 杭錦旗城鎮初級中學
| 伊金霍洛旗第一中學
| 伊金霍洛旗第二中學
| 鄂爾多斯市春暉中學
| 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學
| 烏審旗第十中學
|
達拉特旗第九中學
| 鄂爾多斯市技校
| 達拉特旗第六中學
| 準格爾旗第一中學
| 達拉特旗第三中學
| 準格爾旗第十中學
| 準格爾旗第七中學
| 準格爾旗第二中學
| 準格爾旗第五中學
| 杭錦旗巴拉貢中學
|
達拉特旗第一中學
| 準格爾旗第四中學
| 達拉特旗第八中學
| 伊金霍洛旗第二中學
| 鄂爾多斯市春暉中學
| 杭錦旗城鎮初級中學
| 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學
| 東勝區東聯現代中學
| ||
鄂托克前旗城川中學
| 杭錦旗獨貴塔拉中學
| 沙爾利格蒙古族中學
| 內蒙古鄂托克旗中學
| 鄂托克旗烏蘭鎮中學
| 鄂爾多斯市第三中學
| 準格爾旗魏家峁中學
| 伊金霍洛旗礦區中學
| ||
鄂托克前旗蒙古族中學
| 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學
| 達拉特旗恩格貝鎮中學
| 達拉特旗敖包梁鄉中學
| 烏審旗烏蘭陶勒蓋中學
| 鄂爾多斯市蒙古族中學
| 北京師范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中學部
|
類別 | 學校 |
---|---|
本科 |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 |
專科 |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鄂爾多斯航空飛行學院(籌) [17] |
鄂爾多斯科技事業
2016年鄂爾多斯全市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40項,全年提交專利申請1529件,同比增長85.0%。其中,授權專利913件,同比增長66.0%。技術合同認定登記22項,成交金額4626萬元,分別同比增長46.7%和136.7%。年內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自治區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4家,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自治區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
[10]
鄂爾多斯文化
2016年鄂爾多斯,全市擁有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0個,組織文藝活動2156場次,鄉鎮文化站50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6個,藝術表演團體9個,組織開展演出活動1165場次。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9.1%和99.0%。有線電視用戶數達34萬戶。全市直播衛星戶戶通用戶達到8.7萬戶,地面數字電視用戶達18.2萬戶。全市免費放電影12274場次,觀眾人數達110萬人次
。
[10]

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掠影(5張)
鄂爾多斯醫療事業
2016年鄂爾多斯共有公立醫院2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1個,鄉鎮衛生院93個,村衛生室65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個,婦幼保健機構9個,衛生監督所9個。公立醫院床位數6642張,鄉鎮衛生院床位數1468張。衛生技術人員16171人,其中注冊醫師5101人,注冊護士4965人。
[10]
鄂爾多斯體育事業
鄂爾多斯社會保障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60元,同比增長7.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221元,同比增長7.4%;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480元,同比增長7.3%。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3304元,同比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6486元,同比增長1.6%;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571元,同比增長2.4%。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23.9%,農村為22.5%。
[10]
2016年鄂爾多斯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5.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52.2萬人;參加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保險91.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24.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6.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0.4萬人。年內企業離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水平為2998元,“城鎮居民”和“農牧民”每月人均領取待遇為580元和340元。
[10]
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8954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0187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3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14元。全市公辦社會福利機構26家,床位2823張;民辦社會福利機構128家,床位12404張。社會福利企業1家,職工86人。
[10]
鄂爾多斯地標街景
鄂爾多斯國泰商務廣場位于康巴什新區人工湖南岸D區,總占地面積為270畝,總建筑面積近70萬平方米,由6座商務大廈組成(220米高55層大廈2座,180米高41層大廈2座,140米高32層大廈2座)。該項目是集金融商貿、商務辦公為一體的綜合中央商務中心,是鄂爾多斯市城市公共中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化的高端商務辦公區,其雙子寫字樓是目前內蒙古第一高樓(220米X2)。 |
鄂爾多斯交通運輸
編輯鄂爾多斯鐵路
截至2011年,鄂爾多斯市已建成鐵路14條(包蘭、包神、大準、準東、呼準、東烏、三新、蒙西工業園專線、酸刺溝煤礦專線、烏審召生態化工園區專線、點南支線、包西、南部鐵路新街至大牛地段、神華棋盤井專線),通車全口徑總里程為1543.8km,市境內里程1171.8km,基本形成了京包、包蘭線圍繞周邊,大準、準東、東烏鐵路橫穿東西,包神、包西鐵路縱貫南北的鐵路十字型主骨架。
[18]
鄂爾多斯公路
鄂爾多斯空運
鄂爾多斯語言文化
編輯鄂爾多斯蒙古語
鄂爾多斯地區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會使用蒙古語,牧區比例較大,鄂爾多斯蒙古語方言為內蒙古方言的鄂爾多斯土語。與其他蒙語方言比較特點是有φ元音,有陽性元音;在語音上,表現在復合元音、前化元音與聘化輔音、重音等方面;在語法上,表現在名詞格的范疇與動飼某些形態變化方面;在詞匯上,表現在方言詞的構成,某些詞匯意義的變化等方面。
[19]
鄂爾多斯漢語
鄂爾多斯的漢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為晉語,屬于晉語的鄂爾多斯方言。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屬于晉語方言,歸內蒙古晉語大包片,與晉北晉語、陜北晉語、冀西晉語有著很深的淵源。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大體分為三個小片,整體來說大同小異。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杭錦旗這三旗的沿河地區(黃河幾字彎南岸沿岸地區)講的是“灘套話”;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區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東勝區、康巴什區大部、伊金霍洛旗大部講的是“梁外話”;鄂托克旗南部、鄂托克前旗、烏審旗及鄰近的其他旗區小部分地區,講的是“西旗話”。鄂爾多斯方言中有豐富的動態助詞,常常借助“個”、“蘭”是其最大的特點。這不僅使鄂爾多斯方言可以準確的表達說話者所指的時間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語更加活潑和親切,這與鄂爾多斯這個蒙漢文化交織地區的人民純樸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輝。
[20]
鄂爾多斯現任領導
編輯鄂爾多斯旅游風景
編輯成吉思汗陵園 | 響沙灣 | 恩格貝 | 庫布其沙漠度假村 |
烏審召廟 | 鄂爾多斯草原 | 碧海陽光國際溫泉度假村 | 秦直道 |
巴音陶勒蓋敖包 | 世珍園旅游區 | 西鄂爾多斯珍稀植物自然保護區 | 王愛召 |
百眼窟 | 轉龍灣旅游度假村 | 昭君墳 | 準格爾召 |
百眼井 | 郡王府 | 恐龍足跡化石 | 鄂爾多斯紅堿淖 |
黃河峽谷 | 油松王 | 阿爾寨石窟 | “鄂爾多斯人”文化旅游區 |
無定河 | 烏審召廟 | 九城宮生態園 | 七星湖 |
釋尼召沙漠人工湖 | 烏仁都西 | 萬家寨水利樞紐 | 庫布齊沙漠 |
鄂爾多斯著名人物
編輯成吉思汗 | 騰格爾 | 楊魏玲花 | 孟克·巴特爾 | 楊晶 |
鄂爾多斯城市榮譽
編輯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中國經濟導報[引用日期2018-11-25]
- 2. 鄂爾多斯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4-16]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8-11-09]
- 4. 成吉思汗陵園所在地內蒙伊克昭盟改名鄂爾多斯市—新浪新聞
- 5. 鄂爾多斯市概況地圖 .行政區劃網[引用日期2016-07-02]
- 6.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8-03-09]
- 7. 自然資源 .鄂爾多斯在線[引用日期2014-5-9]
- 8. 鄂爾多斯-氣象數據-中國天氣網
- 9. 市情概況 .鄂爾多斯政府網[引用日期2014-05-09]
- 10. 鄂爾多斯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統計信息網.2017-03-16[引用日期2017-08-19]
- 11. 鄂爾多斯市委領導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09]
- 12. 鄂爾多斯市人大領導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09]
- 13. 斯琴畢力格任鄂爾多斯市長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9-3-2]
- 14. 政府領導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09]
- 15. 政協領導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09]
- 16. 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04-20]
- 17. 鄂爾多斯市情概況 .鄂爾多斯新聞網.2013-03-07[引用日期2013-03-07]
- 18. 枝繁葉茂根更深——鄂爾多斯市“十一五”基礎設施建設綜述 .鄂爾多斯文明網.2010-11-21[引用日期2014-05-10]
- 19. 鄂爾多斯土語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5-03-31]
- 20. 武燕;《鄂爾多斯晉語四音格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07-3-1
- 21. 鄂爾多斯干部任免 .澎湃網[引用日期2018-03-10]
- 22. 鄂爾多斯市創建國家文明城市—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 23. 包頭市鄂爾多斯市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正北方網
- 24. 鄂爾多斯市連續三次獲“全國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人民網
- 25. 中國城市綜合創新力50強揭曉 鄂爾多斯市入圍—正北方網
- 26. 國家林業局:21個城市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城市 .網易[引用日期2015-11-25]
- 27. 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發布,銅陵成安徽唯一入圍地級市 .澎湃網[引用日期2017-12-23]
- 28.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出爐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5]
- 29. 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2018暢游中國100城”榜單重磅公布! .sxta[引用日期2018-04-14]
- 30. “中國城市產業競爭力百強”榜單發布,遵義貴陽榜上有名 .騰訊[引用日期2018-11-14]
- 31. “2018年度中國十大最具活力休閑城市”出爐 .中國小康網[引用日期2018-11-18]
- 收起
詞條標簽:
V百科往期回顧
- 1 歷史沿革
- 1.1 先秦時期
- 1.2 秦漢時期
- 1.3 北朝時期
- 1.4 隋唐時期
- 1.5 宋元時期
- 1.6 明清時期
- 1.7 民國時期
- 1.8 解放后
- 2 行政區劃
- 3 地理環境
- 3.1 位置境域
- 3.2 地形地貌
- 3.3 氣候特征
- 4 自然資源
- 4.1 礦產資源
- 4.2 建材資源
- 4.3 生物資源
- 4.4 羊絨資源
- 5 人口民族
- 6 政治體制
- 6.1 市委
- 6.2 人大
- 6.3 政府
- 6.4 政協
- 7 經濟概況
- 7.1 綜述
- 7.2 第一產業
- 7.3 第二產業
- 7.4 第三產業
- 8 社會
- 8.1 教育事業
- 8.2 科技事業
- 8.3 文化
- 8.4 醫療事業
- 8.5 體育事業
- 8.6 社會保障
- 8.7 地標街景
- 9 交通運輸
- 9.1 鐵路
- 9.2 公路
- 9.3 空運
- 10 語言文化
- 10.1 蒙古語
- 10.2 漢語
- 11 現任領導
- 12 旅游風景
- 13 著名人物
- 14 城市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