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仁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朱炳仁,1944年11月生,無黨派,研究員職稱,清同治紹興“朱府銅藝”(被國家內貿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四代傳人,被中國文聯及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已公示),銅雕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唯一傳承人(非遺名錄902號)。朱炳仁被譽為“中國當代銅建筑之父”,他獨創的熔銅藝術開創了“熔現實主義” [1]  新流派,造就出的一種新的美學、視覺、藝術概念,是對世界已有的藝術流派的一種顛覆。他獨具風采的詩書畫印綜合才藝,在國內外有很高評價,他還傾其所能、澄清心慮、規天矩地、以銅為精華創建了中國唯一一座江南銅屋即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著名熔銅藝術家,西泠印社社員。 [1] 
中文名
朱炳仁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4年11月
職    業
銅雕建筑師
主要成就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中國銅王-世界巨匠

朱炳仁簡介

編輯
西泠印社社員
世界熔銅藝術創始人
庚彩工藝的發明者
朱炳仁,男,1944年11日生于紹興,大專文化。無黨派,研究員職稱,清同治紹興“朱府銅藝”(被國家內貿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四代傳人,被中國文聯及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朱炳仁創作介紹

編輯
朱炳仁是中國銅雕領域界唯一一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他為當代中國創立了十大銅建筑:雷峰塔、桂林銅塔、常州天寧寶塔、峨眉山金頂、杭州香積寺廟、大洪山金頂、靈隱銅殿等,是最具世界影響的藝術家之一。2000年被列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二十一世紀封面人物》評語說:“銅雕藝術大師中,朱炳仁先生當之無愧為一代宗師?!?/div>
朱炳仁藝術作品——唯有牡丹爭國色 朱炳仁藝術作品——唯有牡丹爭國色
在給印度唐玄奘紀念堂巨幅銅雕壁畫獲得了極高的評價。韓國工藝美術代表團團長吳元鐸(韓國工藝文化振學院理事長、韓國產業大學院長)高度評價朱炳仁作品是當代世界最高的藝術。他的作品被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央組織部大樓等。擁有60項國家專利,出版一批理論著作,建立了中國國內唯一一套銅建筑藝術標準和體系。他的藝術創造不僅創立了中國銅雕藝術新的標竿,而且是達到了世界銅藝術的高峰。
“東方之子”“央視論壇”“人民日報”海外幾十家媒體對他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表示了極大的興趣。早在2002年香港文匯報就刊登了整版“中國銅王-世界巨匠朱炳仁”報道。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邵大箴專門撰寫了題為《中國和世界因擁有他而驕傲——朱炳仁與銅藝術創作》的長篇評論。
朱炳仁節衣縮食、傾其所能、傾其所有在杭州清河坊歷史街區建造了近三千平方米的中國首座江南銅屋——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為杭州留下一件新的傳世瑰寶。也為世界留下了唯一的一座銅屋。

朱炳仁人物生平

編輯
朱炳仁作品:靈隱銅殿 朱炳仁作品:靈隱銅殿 [1]
朱炳仁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工藝殿堂中奇跡般地創造出堪稱人間瑰寶的九大銅雕代表作,朱炳仁鑄造了價值連城的中華銅雕文化三寶: 杭州的高達12.6米靈隱銅殿(1999.12-2001.2獲基尼斯記錄)
無錫靈山的百子彌勒(2000.8-2001.5獲香港科學藝術金獎) 108平方米的西安大雁塔唐玄奘求法圖(2000.1-2000.9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北京的人民大會堂香港回歸銅雕門(1996.10-1997.4)
上海的金茂大廈銅裝飾(1998.1--1998.10獲該工程優質獎)
一百零二米高的上海展覽中心金銅塔的重建(2001.11--2002.2)
APEC會場的百幅銅壁畫(2001.3-2001.10獲國家發明專利,是中國恢復專利權以來164萬份專利中的唯一的關于銅雕發明專利)
高達47米的桂林中華第一銅塔(2001.6--2002.7創造出銅雕建筑歷史的三個中國第一)
1998年,建設部中國裝飾協會授予朱炳仁中國銅裝飾藝術大師稱號。
2001年8月,聯合國開發署和國務院有關部委在香港舉行了二十一世紀封面人物論壇,朱炳仁被授予中國銅雕王的稱號,而他所創立的朱炳仁銅雕,不僅成為中國工藝美術新一絕,亞洲、歐洲和南美洲的專家學者還紛紛前往中國浙江,對這位自中國五千年青銅時代以來第一個走向世界的工藝巨匠給予極大的關注,海外某機構在創業百年慶典時送給世界三百多位總統名人的精美銅雕,也特邀朱炳仁設計和創作。朱炳仁的作品在海內外擁有成萬上億的觀賞者,他不僅占領了銅雕工藝領域的高峰,還獲得過30余項國家專利,其思想、造詣跨越和縱橫于經濟、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發明、城建等多個領域。

朱炳仁銅藝傳承

編輯
傳承人——朱炳仁
目前國內銅雕技藝中杭州銅雕王、百年老字號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朱炳仁領銜的杭州銅雕已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要傳承技藝。朱炳仁是目前國內銅雕界唯一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銅雕泰斗。
朱炳仁先生擔綱了從雷峰塔到峨眉山金頂的當代十大銅建筑的建筑藝術創造,同時在視覺藝術創作中,傳作出獨具風采的銅書藝術、千姿百態的熔銅藝術、精微入妙的青銅藏書票藝術、銅雕電話卡藝術?!?a target=_blank href="/item/%E9%98%99%E7%AB%8B">闕立”是他的藝術新思維的代表作。
銅雕的老字號品牌為“朱府銅藝”。他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清朝同治年間。1880年第一代銅藝匠人朱雨相在紹興開設“義大銅錫店”,主要做些日常用品。由于價格公道,服務又好,工藝精湛,生意興隆。
到了朱雨相之子朱寶堂手上“義大銅錫店”更名為“瑞昌銅店”,設在紹興北后街83-85號(原地于2002年被拆),生意更加紅火,并開三店一鋪,產品銷到京城。從此“朱府銅藝”名揚天下。
傳到朱寶堂兒子朱德源這一代,戰亂原因,被迫結束銅生意,并舉家遷往杭州。解放后,公私合營,銅材料受到限制,祖傳工藝仍然未能得到延續。朱德源開始走上專門研究銅藝書法之路,融入了杭州的打銅巷,銅藝又開始走向街頭巷尾。
上世紀80年代,改革的春風吹遍了全中國,“朱氏銅雕”傳到朱德源長子朱炳仁手里,成為第四代傳承人,從做銅字銅牌開始,重新尋找和再造“朱府銅藝”失落了的銅雕技藝,并發展為“杭州一絕”、“中國一絕”。
朱德源的長子朱炳仁成為“朱府銅藝的”自然傳承人,他七歲隨父遷杭,自幼深受父親的藝術熏陶,一直在書畫社學藝,他善于對傳統銅雕藝術進行挖掘和研究,打破了銅雕“重刻輕雕”的傳統制作方法,并總結出“朱府銅藝”七大祖傳絕活,使該工藝突破了書畫禁忌,真正做到“書、畫、刻、雕、鍛、鑄”六位一體,開創了杭州銅雕發展的新局面,作為新一代杭州銅雕的傳承人,他繼承了“朱府銅藝”的銅雕技藝,從工藝和理論兩個角度,對發展銅雕工藝起到了積極作用。
雷峰塔施工現場朱炳仁照 雷峰塔施工現場朱炳仁照
改革開放給銅雕藝術帶來新的活力,“朱府銅藝”的后代朱炳仁迎來了恢復和發展“朱府銅藝”的絕佳時機。朱炳仁創立了“朱炳仁銅雕的新品牌,研發出62項銅雕國家專利技術,用現代科技建造了杭州雷峰塔、桂林銅塔、常州市天寧寺寶塔、靈隱銅殿、錢王祠銅獻殿、紹興步行銅橋、武漢琴臺大劇院、四川峨眉山金頂銅殿、臺灣金陵寺祖師廟等大型“中國當代銅建筑藝術”工程30多項,其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組織部以及國家博物館收藏。
進入21世紀,形成了新的銅藝術體系,以“朱府銅藝”和“朱炳仁銅雕為核心的“杭州銅雕”,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附錄:
企業和傳人獲得了許多社會榮譽,受到全社會關注和國家認定。
傳人:朱炳仁,1944年11日生于紹興,大專文化。
職稱: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熔銅藝術家
成果:
1、開創中國銅建筑藝術新行業;
2、挖掘和研究出“朱府銅藝”七大祖傳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
3、率先創建中國銅雕科學理論,出版中國銅建筑第一部專著;
4、研究、開發出中國第一套薄型青銅藏書票;
5、中國第一人研發銅雕國家授權專利技術;
6、創辦中國首座銅雕藝術博物館;
7、解決高空、高山、高寒地區銅建筑的焊接、著色、防腐等高技術問題;
8、承接試制成功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
9、獨創熔銅藝術和庚彩工藝,為五千年的青銅文化掀開新的一頁;
10、研究、創建出一套完善的銅雕藝術體系,集石、木、玉、銅以及書法為一體的銅書藝術;
11、把當地的歷史、文化、地理、自然以及神話、典古、名人、詩詞溶入銅雕藝術中,并開發出大型無縫、彩色銅壁畫,成為中國一絕。

朱炳仁江南銅屋

編輯
2002年開始,朱炳仁及子朱軍岷集五代人的藝術精華、傾其所能,澄清心慮,規天矩地、鐵魂銅魄,畫棟雕梁,以銅為精華將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中的繪畫、雕塑、建筑、書法、交融和合,承建了三千平方米的居民大宅,即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窮金石之麗、纖粗盡凝脂之密,這座世上僅有的江南銅屋,必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傳世瑰寶。此銅雕博物館內陳設朱炳仁大師的藝術作品,有銅書畫、銅壁畫、熔銅藝術、銅建筑藝術、佛教文化等等,廊韻無邊,藝海浩瀚。沿著華美的廊道,進入江南朱家銅屋,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個銅藝術世界。
博物館規模宏大,總建筑面積近3000平方米,除地面外,門、窗、屋面、立柱、家具等全部采用銅質結構和裝飾,共耗費原料銅數百噸。博物館整體風格以明清時期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加以呈現,回廊穿連,廳樓疊筑,銅光閃爍,古樸華貴,被譽為“江南銅屋”。
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 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
銅的海洋,藝術的天堂。一代宗師,方寸銅板上,點點滴滴蝕刻的是自己的藝術人生,鍛打鞭策的是自己的靈魂,鑄造了人類史上又一豐功偉績。人類的事業中,數藝術最為經久不衰。藝術的門類中,數銅雕最為亙古不變。精美絕倫如是,無以復加如是!

朱炳仁文化保護

編輯
朱炳仁在大運河保護和申遺上的貢獻
朱炳仁是著名的“運河三老”之一,他與82歲的古文物專家羅哲文、91歲的古建筑專家鄭孝燮先生,懷著對祖國傳統文化遺產的深厚感情共同提出了運河保護與申遺的創意。得到全國政協58位政協委員的提案支持,催生了全國政協對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的考察,從而激發了全國人民對祖國文化遺產的強烈責任心,在2006年與2007年朱炳仁隨全國政協考察團二次考察大運河全程,總結研究運河保護經驗,尤其是不遺余力推廣宣傳杭州市在運河綜合保護上取得的成就。
運河三老,右邊為朱炳仁 運河三老,右邊為朱炳仁
朱炳仁還提出了“運河品質保護”、“零保護”等新理念,在全國政協的專家論壇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同時他還親自策劃并創辦了“京杭大運河”網站,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個點擊率最高,影響最大的大運河專業性網站。成為了人們尊敬和愛戴的“運河三老”之一。

朱炳仁文化交流

編輯
2012年4月20日,在北京大學舉辦“詩與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以余光中的《鄉愁》和朱炳仁的《云彩》進行了一場詩的對話, 在此之前一年,朱炳仁帶著自己的詩《云彩》拜訪余光中,余光中在《云彩》上欣然批注“兩岸交流日,鄉愁自解時;海峽有隔阻,不阻云彩飛。”在余光中的詩歌名篇《鄉愁》于1972年發表以來,《云彩》被兩岸詩壇視為40年后與《鄉愁》遙相應和之作。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駐會副會長李炳才在首發式上致辭表示,從《鄉愁》到《云彩》,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知識分子一脈相承的精神風骨,也可從中一窺兩岸關系40年來跌宕起伏的發展變遷。
“今天,兩岸高教界、文化界人士濟濟一堂,以‘鄉愁’會‘云彩’為契機,以歷史昭示未來,以現實憧憬未來,不僅反映了大家在兩岸文教領域擴大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望,也為兩岸共同精神家園的建立貢獻了力量,必將產生積極影響。”李炳才說。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為《云彩》首發式發來賀電,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等也為詩集題詞。連戰贈送北大的雕塑“中華龍”也在當天活動中揭幕。
天上一抱云彩
朱炳仁與余光中在交流 朱炳仁與余光中在交流
信步舒卷、你剪我裁、相際灑人間、你落西湖三潭
我去日月雙潭、西岸東岸、三潭雙潭、你是汪倫
我是李白、我深淺、懂你甘甜、西湖潭印月
日月湖印潭、你我同是、天上一抱云彩
新時期杰出的愛國主義者
朱炳仁在香港回歸及促進兩岸溝通、和諧、交流上的重大貢獻
同源橋 同源橋
作為無黨派藝術家朱炳仁真誠擁護黨,是黨的忠誠朋友,在香港回歸、兩岸溝通等祖國統一大業面前一展藝術家高尚情操。在促進祖國統一上,早在2002年,朱炳仁開始設計創作中國第一座銅橋——涌金橋,希望能贈送給臺灣民間作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金橋,宣傳祖國深厚的歷史文化,通過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表達自己促進兩岸交流的赤誠之心。兩岸人民同是炎黃子孫,是休戚相關的同胞兄弟,作為一個大陸藝術家,深感維護國家統一、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是自己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貢獻
朱炳仁是著名的“運河三老”之一,他與82歲的古文物專家羅哲文、91歲的古建筑專家鄭孝燮先生,作為象征兩岸民間友好的橋梁,朱炳仁的這一行動將給祖國統一大業帶來歷史性的重大影響。
2010年2月27日凌晨,智利發生里氏8.8級大地震,損失慘重。與此同時,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大師領銜的團隊正在承建上海世博會智利館的銅裝飾工程。朱炳仁大師獲悉智利特大震災的消息后,迅速與金星銅工程公司董事長其子朱軍岷做出重要決定:將參與建造世博智利館價值32萬元的全部銅裝飾藝術品工程款,以及將為智利賑災創作的價值30萬元的熔銅藝術作品《情滿天地》全部無償捐贈給智利政府。還致信智利總統免費為地震孤兒傳授銅藝術。
2010年11月17日,智利總統皮涅拉邀請朱炳仁大師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參加中智建交40周年慶祝晚會。會上,朱炳仁熔銅作品《情滿天地》通過智利總統皮涅拉捐贈給智利人民,同時捐贈的還有香港美術學院院長徐嬿婷與朱炳仁大師大師合作的國畫作品《生命之美》。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并主持了贈送儀式。智利總統皮涅拉欣喜地對朱炳仁大師說,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這兩件藝術品我們將存放于智利國家博物館

朱炳仁評價

編輯
朱炳仁出生在書法家之家,從小便師從父親學書,經過幾十年的磨煉,既繼承了父親峻厚、遒勁、樸質的書法風格,又自成筆勢雄渾、灑落奔放的格調。優厚的書法造詣使朱炳仁銅書有了書法美,他還將繪畫、雕塑和書法三種藝術樣式綜合運用,構成富有裝飾性的銅書壁掛。書法本身的筆墨章法、線條構架、流動氣勢,加上相應的雕塑、繪畫互相補充、互相襯托,銅書壁掛便呈現出華貴而古雅的立體美。
朱炳仁參加國際銅文化論壇上的演講 朱炳仁參加國際銅文化論壇上的演講
朱炳仁銅雕作品已布及峨眉山、普陀山、大雁塔等名山勝地,但他創作態度十分嚴謹,他說:“每一件重要的銅制品,我都將其視為交給時代的作品,留給歷史的文化財富?!?/div>
2010年2月智利發生大地震后,朱炳仁迅速與建設單位金星銅工程公司商量,決定將參與建造世博智利館銅裝飾工程款全部用于捐助賑災,以表達一個中國藝術家對智利人民的情意。朱炳仁還打算制作一件熔銅藝術作品《情意》,贈送給智利人民。

朱炳仁中外點評

邵大箴——朱炳仁銅雕藝術而揚名中國和世界,中國和世界因擁有他這樣繼往開來的銅雕大師而驕傲。(作者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
葉小文——朱炳仁 ,梵銅之心,時代巨人。中華民族正在實現的偉大復興,也應該是一個呼喚巨人、產生巨人的時代。(作者系國家宗教事務局原局長,現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呂濟民——朱炳仁銅雕藝術精品,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會成為極有收藏價值的文物珍品,必將載入我國乃至世界銅雕藝術的史冊。(作者系國家文物局原局長、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博物館協會主席)
金庸——工精技高 有如雷峰。(作者系香港著名作家、評論家、報人)
文懷沙——銅魂鐵魄。(作者系著名國學大師)
吳元鐸——朱炳仁的作品與朱炳仁的銅雕藝術博物館是世界最高的藝術之一。(作者系韓國工藝文化振興會理事長、韓國產業大學院長)
Roger McFarlane——朱炳仁的藝術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偉大作品?。ㄗ髡呦蛋拇罄麃喌袼軐W會會長)

朱炳仁媒體熱評

《香港文匯報》(2009年3月以《朱炳仁——世界的驕傲》為通欄給予評價):在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上,朱炳仁大師作為中國銅雕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一個來自浙江文化民企的代表,一位非宗教人士被特別邀請參加。他不僅為當代中國創立了雷峰塔、桂林銅塔、常州天寧寶塔、峨眉金頂、靈山百子彌勒、大雁塔唐玄奘巨幅彩色銅雕壁畫等十大銅建筑,更是一個長年跨越區域和國界的文化架橋使者。從北京人民大會堂香港銅門的創制,到臺灣同源橋的打造;從自費承辦中韓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到發起中國大運河的申遺;還有對圓明園丟失獸首與羅浮宮勝利女神融合的藝術倡議,他被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首腦、專家、媒體和民眾譽為“世界的驕傲”。
《人民日報》:(2009年11月就朱炳仁與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展開的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發表長篇文化評述《誰來與“達利”對話》):這是一場被動的對話,也是一場主動的對話。朱炳仁的變化給傳統的工藝美術界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與銅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將不同熔鑄條件下的熔塊重新配置,賦予了銅流動的自由,不但“胸中有丘壑”的中國寫意找到了新天地,而且整個銅藝也有了新氣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峰認為,我們完全有底氣進行這場對話,還有專家稱:“達利就是達利,讓世界震撼。但朱炳仁讓我感到特別震驚——因為他讓我看到,中國藝術原來可以如此創新,一步步朝著國際化走去。”
達利紀念館的負責人認為,朱炳仁熔銅作品與達利的作品至少有一點是共通的,比如達利的融化的時鐘體現的是軟與硬的對比,他的本意是通過將時間軟化來解構大家一般意義上的時間,而朱的藝術也很好地體現了軟硬的對比,堅硬的銅一旦變成了流動的水,便可行于當行止于當止。中西方的文化各有所長。
《紐約時報》采訪朱炳仁并登國際新聞版 《紐約時報》采訪朱炳仁并登國際新聞版
《臺灣旺報》:對于臺灣喜好藝術的人來說,朱炳仁這個名字可能相對陌生,不過在中國銅雕藝術領域,他卻是唯一一位國際級工藝美術大師,被中國文聯及中國民間協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1世紀封面人物》評語說,銅雕藝術中,朱炳仁是一代宗師。 《人民日報》、《央視論壇》海內外幾十家媒體對他的藝術創作,都給了極高評價。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朱大師節衣縮食、傾其所有在杭州清河坊歷史街區建造3000平方米(約1000坪)的中國首座江南銅屋,也等于留下一座傳世瑰寶。
意大利《歐聯時報》:2009年12月16日,應圣馬力諾共和國前國家元首、國會資深議員、圣中友好協會主席姜弗蘭科·泰倫齊邀請,中國對外友協理事、中國達利式藝術家、工藝美術大師、著名銅建筑藝術家朱炳仁,前往圣馬力諾總統府拜會了泰倫齊先生。泰倫齊代表圣馬力諾政府對朱炳仁先生在銅雕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贊賞,稱贊朱炳仁不愧為當代達利式藝術家,為人類的文化藝術發展和創新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泰倫齊表示,圣中兩國友好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文化藝術領域有著密切的交往,希望通過朱炳仁先生的到訪,進一步促進兩國在藝術領域的合作,讓圣國民眾有機會更深層次地領略中國古代文明和現代藝術的輝煌,把兩國民間藝術的交往推向一個新臺階。
[2] 

朱炳仁新聞事件

編輯
浙江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2日在東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事件有關經過。據了解,該博物館挑選銅雕藝術品“靈隱銅殿”參加“浙江省·靜岡縣結好30周年名品展覽會”,但在6日撤展時發現“靈隱銅殿”中的4尊佛像不見了蹤影。經反復核實後認定,這些佛像在日本被盜。博物館7月31日向靜岡縣南警察署報案,該警察署已於8月1日立案調查。
在日本靜岡縣展出的銅雕藝術品“靈隱銅殿”是朱炳仁根據中華第一高銅殿——靈隱銅殿制作的縮小藝術品。丟失的4尊佛像分別是殿內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和觀音菩薩,每尊高45公分,重20公斤。
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方面稱,此次佛像被盜事件警示,中國展品或藏品今後在國外舉辦展覽時,一定要進行投保,并積極做好安保工作。(完) [1-2]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藝術家 , 建筑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