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ng]  

(漢字)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慶(拼音:qìng)是漢語常用字 [1]  ,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 [2]  。慶是會意字,甲骨文從鹿、心,表示用鹿皮略表寸心前去祝賀。本義為祝賀。字義名詞化,表示可慶賀的事情或日子;古代國家或君王有喜慶之事時,都會對臣民有所賞賜,故又由慶賀引申為獎賞、賞賜;受獎賞固然是幸福的事,所以“慶”又指福澤、福氣。又通“卿”,如古書中的“慶士”即“卿士”。還讀作qiāng,用作發語詞。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外文名
congratulate, celebrate
拼    音
qìng、qiāng
注    音
ㄑㄧㄥˋ、ㄑㄧㄤ
結    構
半包圍-左上包
倉    頡
IK
五    筆
YDI(86);ODI(98)
筆    順
丶一ノ一ノ?
部    首
繁    體
異    體
??、??、??
筆畫數
3+3
鄭    碼
TGGD
字    級
一級(0515) [1] 
統一碼
5E86 [1] 
區位碼
3976
平水韻
去聲二十四敬;下平七陽 [4] 

字源解說

編輯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5]
會意字。甲骨文(圖1)字上為鹿形,下為“心”(一說是鹿身上的花紋),古代人把有花紋的鹿皮作為納聘訂婚的禮物,整個字形表示拿著鹿皮真心誠意地前去祝賀。這個字,一說是麒麟的“麒”的初文。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古人把麒麟作為吉樣喜慶的象征;于是以“慶”字表示歡慶祝賀之意。字從甲骨文發展到金文(圖2、3)階段,字的形體繁化了鹿的雙角和尾巴。小篆(圖5)尾部變為“夊”,為許慎所認為慶字由省去鹿腳的鹿形、心、(suī)三部分組成,“夊”是倒寫的“止”,意為行走遲緩的樣子。隸楷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隸變(圖6)楷化以后,這個字的構形變得看不出花紋鹿的形象了。“慶”的繁體字有十五畫,書寫速度慢,漢字簡化時,采用了宋元以后的民間俗字“慶”作為簡化漢字。 [2]  [5] 

詳細解釋

編輯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qìng動詞為共同的喜事進行一些活動表示高興或紀念。celebrate;congratulate
歡慶六一兒童節。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見齊王,再拜,俯而慶,仰而吊。
慶祝,慶賀;彈冠相慶
〈文言〉賞賜。
award《詩經·小雅·裳裳者華》:維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慶賞
形容詞
〈文言〉幸福;吉祥。
occasion of celebration西京雜記》:卷五云則五色而為慶,三色而成矞。喜慶;吉慶;慶云
名詞
值得慶祝的事情或紀念日。
celebration;anniversary《孟子·告子下》:……俊杰在位,則有慶;慶以地。國慶;校慶;慶會
〈文言〉福,福澤。
blessing國語·周語》:有慶未嘗不怡。注:“福也。”慶緒;慶延;慶祉
〈文言〉善、善事。blessing《詩經·大雅·皇矣》:則友其兄,則篤其慶。毛傳:“慶,善。”余慶
(Qìng)古州名。治在今甘肅慶城縣《廣韻·映韻》:慶,州名。
(Qìng)姓氏用字。慶封(春秋齊國大夫)
qīng名詞
〈文言〉通“”。
《禮記·祭統》:作率慶士,躬恤衛國。慶士
qiāng助詞
〈文言〉發語詞。
漢書·敘傳上》:恐網魎之責景兮,慶未得其云已。
(釋義參考文獻 [6]  [7-9] 

近字辨析

編輯
慶、賞
在“獎賞”的意義上,二者同義,“慶”側重于精神上的褒獎,“賞”側重于物質上的賜予。 [10] 

詞語匯集

編輯
慶典慶賀節慶國慶慶幸吉慶
慶祝顯慶校慶祥慶興慶欣慶
行慶作慶貤慶贊慶稱慶表慶
恩慶吊慶大慶鐘慶善慶悚慶
天慶喜慶遐慶瑞慶慶觴慶都
慶暖慶蘊慶悅慶仰慶旦慶唁
慶成慶色慶生慶澤慶延慶緒
慶騰慶泰慶幣慶祥慶命慶譽
慶賚慶裔慶綿慶誕慶靈普天同慶
額手稱慶彈冠相慶慶吊不行額手相慶景星慶云積善余慶
石慶數馬河清云慶額首稱慶積善余慶舉觴稱慶懸弧之慶
舉手相慶充閭之慶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古籍解釋

編輯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丘竟切(qìng)
行賀人也。從心從夊。吉禮以鹿皮為贄,故從鹿省。
【注釋】①從夊(suī):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夊,行也。”
【譯文】慶,去祝賀別人。由心、由夊會意。吉祥的典禮,用鹿皮作為禮物,所以又由鹿字省去比會意。 [11] 

說文解字注

行賀人也
注:賀下曰:以禮相奉慶也,是二篆為轉注也。賀從貝,故云以以禮相奉慶,從夊,故云行賀人。
從心、夊
注:謂心所喜而行也,從鹿省,此三字今補。丘竟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羌,音轉讀如卿。
吉禮以鹿皮為摯
注:士冠禮、聘禮,儷皮。鄭注:兩鹿皮也。鹿部曰:禮麗皮納聘,蓋鹿皮也。
故從鹿省
注:此說從鹿省之意。 [12]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慶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古文〕𢞢、𢙎《唐韻》丘竟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正切,竝(并)卿去聲。《說文》:行賀人也。《周禮·春官·宗伯》: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疏:謂侯國有喜可賀,王使大夫以物慶賀之也。
又《秋官·大行人》:賀慶以贊諸侯之喜是也。
又善也。《書·呂刑》:一人有慶。《正義》:天子有善事也。《詩·大雅》:則篤其慶。《毛傳》:善也。《正義》:福慶為善事,故為善也。
又休也。《禮·月令》:行慶施惠。注:慶謂休其善也。休,美也。
又福也。《易·履卦》:大有慶也。《詩·小雅》:孝孫有慶。
又賜也。《詩·小雅》:是以有慶矣。箋:謂有慶賜之榮也。
又發語詞。揚雄《反離騷》:慶天悴而喪榮。
又州名。隋立慶州。
又姓。《左傳》:齊慶封,晉慶鄭。
又《集韻》《韻會》竝(并)丘京切,音卿。《易·大畜》五上兩爻傳:有慶也,道大行也。慶與行葉。
又《睽卦》四五兩爻傳:志行也,往有慶也。行與慶葉。班固《白雉》詩:容潔朗兮于淳精,發皓羽兮奮翹英。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長兮膺天慶。慶與精英成葉,皆庚韻也。蓋慶乃卿字去聲,轉平聲即卿也。故卿云亦曰慶云。近昆山顧氏未達音韻,乃曰:《易經》慶字俱讀羌音,行字俱讀杭音,此偏論也,不知易自有葉羌字者。未可棄慶字本聲之卿音也。
又葉虛羊切,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積善之家,必有馀慶。葉下殃。《書·伊訓》:萬邦惟慶。葉上祥。《詩·大雅》:則篤其慶。葉下光又。《小雅》:孝孫有慶。葉下彊。從心從久。久者,行也。吉禮以鹿皮為贄,從鹿省,會意。 [13] 

廣韻

丘敬切,去映谿 ‖慶聲陽部
慶,賀也。福也。亦州名,周之先不窋之所居,春秋為義渠戎國城,本漢郁郅縣,魏文置朔州,隋為慶州,州立嘉名也。亦姓,《左傳》齊大夫慶封。又漢復姓,有慶師、慶忌、慶父三氏,出《姓苑》。丘敬切,一。 [3] 
《說文解字》書影 [14]  《康熙字典》書影《說文解字注》書影宋本《廣韻》書影

字形書法

編輯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 書寫演示動畫
?“廣”從上、左包圍“大”,底部“廣”“大”齊平。
?“廣”,點筆在田字格豎中線上端。
?“大”,橫筆在田字格橫中線下側,撇從中線起筆,撇向“廣”下側,撇捺收筆持平。 [15]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2張)
(書法圖片來源 [16-17] 

音韻集成

編輯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系清濁擬音
上古音k?ra?
廣韻慶(qìng)丘敬庚三開去四十三映去聲三等開口次清k?j??
中原音韻慶(qìng)庚青齊庚青去聲齊齒呼次清k?i??
洪武正韻慶(qiāng)驅羊十七陽平聲次清k‘ia?
慶(qìng)丘正十八敬去聲次清k‘i??
分韻撮要慶(qìng)第七英影應益陰去
(音韻參考文獻 [3]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于公布《通用規范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5-19]
  • 2.    陳政著.字源談趣[M]: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11:280
  • 3.    音韻方言、基本信息來源  .漢典[引用日期2017-10-04]
  • 4.    二十四敬 慶  .搜韻[引用日期2018-05-18]
  • 5.    李學勤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931
  • 6.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 第七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694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2010:969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1064
  • 9.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4:1187
  • 10.    張雙棣 編著.古漢語小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6:321
  • 11.    [東漢]許慎/原著.說文解字今釋:岳麓書社,1997:1447
  • 12.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016
  • 13.    [清]陳廷敬 等/原著.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345
  • 14.    《說文解字》影印卷十 心部  .搜韻[引用日期2018-05-19]
  • 1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寫字字典 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1:284
  • 16.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8-05-13]
  • 17.    《書法大字典》編委會編.書法大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5.07:909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語言 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