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區概念辨析
編輯南方地區自然區劃概念
自然區劃概念的“南方地區”,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漢地九州地區,東臨東海,南臨南海。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陜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臺灣、甘肅最南端、河南的南陽、信陽地區。
面積約占全國的25%,人口約占全國的55%,漢族占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多居住在西南和中南地區。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桂、云、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以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南方地區”的北界是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觀點。1908年,原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等角度出發,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學》中首次提出“北嶺淮水”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當時,與南嶺相對應的北嶺,即是秦嶺。當代學者多認為,“秦嶺—淮河”不單純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而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帶”(簡稱“中國南北分界帶”)。
[2]
因自然區劃概念廣泛運用與中小學基礎教育,因此本詞條主要依據自然區劃概念。
南方地區行政區劃概念
與自然區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陜西南部秦嶺以南、河南的信陽、南陽等地區、甘肅南端屬于自然區劃的南方地區;江蘇與安徽兩省的北部、西藏、四川西部、云南北端不屬于自然區劃的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地形地貌
編輯南方地區地勢
南方地區地形
南方地區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級階梯,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國最大的丘陵,大多有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間分布;南嶺地區巖漿巖分布廣泛;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稱為“天府之國”)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云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南方地區氣候特點
編輯南方地區基本特征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臺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臺風影響大。冬季氣溫在0度以上。雷州半島,云南和臺灣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云南,廣東,海南,臺灣受寒潮影響小。
南方地區夏季風
南方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大,雨季長。每年5月份夏季風從華南沿海登陸,雨季開始。6、7月份夏季風勢力增強北抬,形成江淮準靜止鋒,陰雨連綿,主要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流域。7、8月易形成伏旱。9月,降雨鋒面南移至該區域,10月以后冷空氣勢力進一步增強,夏季風移出該區域,雨季結束。此外,西南地區常受西南季風影響。
南方地區昆明準靜止鋒
北方地區的冷空氣及西南氣流受地形阻擋而形成,常出現連綿陰雨天氣。出現在冬半年,位置介于昆明和貴陽之間。
南方地區具體分類
(1)赤道季風氣候。位于北緯10度以南的南海島嶼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6℃以上,年積溫達9000℃,氣溫變化很小,四季雨量分配較均勻。
(3)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帶,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左右;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于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較多,但無明顯干季。同溫帶季風氣候相比,季節變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溫相對較高,年降水量增多。年積溫在4500~8000℃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8~0℃,是熱帶與溫帶的過渡地帶,夏季氣溫相當高(候平均氣溫>=25℃至少有6個候,即30天)。
南方地區水文狀況
編輯南方地區河流
自然區劃下,主要河流有長江干支流、西江干支流、淮河、錢塘江、閩江等。其主要特點為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水能資源豐富,航運價值高。其中長江因其航運價值被稱為“黃金水道”。
南方地區湖泊
南方地區湖泊眾多,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最為集中。主要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
鄱陽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中國第三大湖和第二大淡水湖(原為第一大淡水湖,因為持續萎縮,退居淡水湖第二)。
太湖:位于江蘇浙江兩省交界處。中國第三大淡水湖。
南方地區農業
編輯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甘蔗、油菜、棉花、茶葉等
南方地區的農作物:水稻為主
南方地區的糖料作物:甘蔗
南方地區的土地利用:水田
南方地區交通
編輯陸路以鐵路為主:
南北向:京滬(北京到上海)、京廣(北京到廣州)、京九(北京到香港九龍)、焦柳(焦作到柳州)、成昆(成都到昆明)、寶成(寶雞到成都)等
東西向:滬杭-浙贛-湘黔-貴昆、南昆等
南方地區傳統文化
編輯南方地區資源優勢
編輯信陽上天梯非金屬礦為亞洲第一大非金屬礦
氣田——四川達州普光氣田,為亞洲第一大氣田。
鋼鐵——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馬鞍山、海南石碌、武漢
煤炭——較少。安徽淮南、貴州六盤水、四川瀘州南部
核能——浙江秦山核電站、廣東大亞灣、嶺澳核電站
森林資源——西南林區和東南人工林
南方地區主要工業地帶
編輯1、長江沿岸工業帶,滬寧杭工業區,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2、珠江三角洲,是中國輕工業的工業基地
3、南部沿海外向型工業帶
4、成渝城市群、成德綿工業帶
5、武漢城市圈
6、皖江城市帶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區域地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6-14]
- 2. 學者量化中國南北分界帶 .網易網.2010-05-22[引用日期2013-05-18]
- 3. 《南方地區》百度文庫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