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堡是陸橋經濟研究中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質、運輸線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門的定位是確定橋頭堡的主要依據。
- 中文名
- 橋頭堡
- 外文名
- bridgehead
- 意 義
- 陸橋經濟研究中一個特定內涵概念
- 依 據
- 融國際運輸中心、金融中心
橋頭堡基本信息
編輯一:橋頭堡本身意義
橋頭堡是陸橋經濟研究中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質、運輸線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門的定位是確定橋頭堡的主要依據;融國際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為一體的國際商貿中心,是橋頭堡的主要功能定位。比如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連云港,指的是一個經濟帶的起點城市。
“橋頭堡”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
1、為控制重要橋梁、渡口而設立的碉堡、地堡或據點。
2、設在大橋橋頭的像碉堡的裝飾構筑物。
3、泛指作為進攻的據點。
二:橋頭堡網站
2、橋頭堡:中國旗幟型橋梁論壇、土木工程專業學術網站!
橋頭堡橋頭堡戰略
編輯“橋頭堡戰略”是推進我國向西南開放、實現睦鄰友好的戰略需要,也是云南推進“興邊富民”工程、實現邊疆少數民族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現實需要,對促進云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009年7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此后,加快橋頭堡建設,把云南建成中國沿邊開放經濟區已成為云南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發改委啟動編制指導意見,意味著這一戰略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事實上,“橋頭堡”戰略自提出以來,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昆交會期間,美國聯邦快遞集團亞太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對東南亞、南亞地區的輻射功能,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民航運輸網絡,聯邦快遞將積極開拓云南物流市場。新加坡三德集團更是提前看到“橋頭堡”戰略
帶來的投資機會,斥資3000萬美元將其中國總部搬到昆明。

橋頭堡城市風貌(15張)
云南加快向西南開放 橋頭堡建設規劃獲國務院批準
2012年10月31日從云南省發改委獲悉:《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總體規劃(2012—2020年)》已獲國務院批準,并于2013年1月28日正式發布。
國務院批復要求,云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健全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效引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按照《規劃》確定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區域布局、重點任務,有序推進云南“橋頭堡”建設。
[1]
《規劃》獲批后,國務院有關部門也將按照職能分工,密切配合,做好與國家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在相關政策制定、資金投入、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以及外事協調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指導和幫助云南切實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切實發揮加快建設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加強指導、協調和服務。
[1]
2011年5月,國務院下發《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對云南的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意見》定位云南是我國向西南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我國沿邊開放的試驗區和西部地區“走出去”的先行區,是西部地區重要的外向型特色優勢產業基地,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是我國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示范區。
[1]
原標題:院士專家縱論云南發展:打造西南重要“橋頭堡”
■本報記者 陸琦
“一個地方的發展一定要跟當地的自然、人文稟賦相符合。”5月25日,作為中國科協年會“重頭戲”之一的“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在昆明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希望云南利用自身稟賦優勢,規劃未來發展藍圖。
“橋頭堡”優勢還待充分發揮
云南地處西南邊陲,區位優勢獨特,是中國走向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是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樞紐,也是維護中國西南邊疆安全的重要屏障。
身為“大西南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對于云南的“橋頭堡”戰略有著獨到見解。
劉人懷直言,云南作為“橋頭堡”的綜合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首先,對外協調層級偏低,權威性不夠,而且對外合作以沿邊為主,缺乏面向印度洋的大戰略格局。其次,偏重經濟貿易合作,形式單一且水平層次較低;對外合作短期化傾向明顯,投資以資源開發為主,對民生的關注不夠。再次,國際大通道建設通而不暢,缺乏通向印度洋的戰略主干線和戰略支點。
對此,劉人懷建議,云南要積極爭取在國家層面加大協調力度,在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中充分發揮關鍵作用。在戰略視野上,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成為東南亞、南亞經濟一體化的核心;在推進方式上,構建由中國通向孟加拉灣進入印度洋的全天候戰略通道;在實施過程中,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既要城鎮化也要保糧倉
中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尤其關注云南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參會前,他還特地到大理、麗江進行實地走訪考察。
“云南新型城鎮化戰略應著眼于同新型工業化、農村現代化和信息化協同發展的前景,從城鎮化品質、生態環境品質、文化品質中創造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優勢,避免走發達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老路,探索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道路。”樊杰對云南推進新型城鎮化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云南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等美譽。樊杰強調,云南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應高度重視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充分適應山地比重高、生態屏障重要、資源相對富集的特征,控制國土空間開發強度,優化國土空間開發結構,探索滇中城市群集聚與相對均衡化的城鎮化布局方略。
云南屬高原山區,山地丘陵25度以下的坡地耕作占土地總面積的94%。在加快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如何保障糧食安全成為一大難題。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表示,面對糧食安全的嚴峻挑戰,應充分利用與云南接壤的境外耕地資源廣袤的優勢,通過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實現互補發展。
調查顯示,與西南地區接壤的境外老、緬、柬、越、馬、孟等六國人均耕地大于6畝,但現有種植栽培面積不及三分之一,平均單產不到200公斤,增產潛力巨大。
因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建議,利用好云南作為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地位及向東盟開放合作共贏的契機,利用好“兩個資源、兩個市場”的開放型農業發展戰略,發展農業科技合作和農產品區域貿易,實現互補雙贏。
朱有勇相信,通過合理的政策和貿易交流,輸入增產的糧食既能補充我國糧食需求,又可實現市場經濟的互利雙贏。
打造跨區域電力交換樞紐
除了生物資源,云南還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為此,云南提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將該省打造成面向華中、華東、華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的跨區域電力交換樞紐。
不過,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看來,缺乏統籌規劃和明細政策支持的戰術計劃,造成電力企業難以“走出去”。即便走出去,也難以實現電力回送“走回來”的尷尬局面。
對此,馬洪琪建議,強化電網建設,將云南打造成國家面向西南的能源基地和電力交換樞紐。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區位優勢,配合國家藏電開發規劃和區域合作戰略,做好藏電開發及入滇后外送相關規劃,同時充分發揮中緬油氣管道過境云南的通道優勢,發展油氣產業,有效利用天然氣。
座談會上,十多位院士專家暢所欲言,為云南的環境、能源、經濟、社會建設“把脈”,并開出了云南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發展“良方”。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云南加快向西南開放 橋頭堡建設規劃獲國務院批準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引用日期2012-11-01]
- 2. 院士專家縱論云南發展:打造西南重要“橋頭堡”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5-26]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