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ú lí]  

琉璃

(水晶作品)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琉璃,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種顏色(顏色是由各種稀有金屬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鉛)為原料,是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的。其色彩流云漓彩;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中國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時由于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2008年6月,琉璃燒制技藝入選國務院批準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前市場上的琉璃主要是以南方(至臺灣)為代表的脫蠟琉璃和以博山(淄博)為代表的手工琉璃為主。
國內琉璃制作比較有名的團隊分別是琉璃工房、人立琉璃、琉園等 。
中文名
琉璃
外文名
colored glaze
別    名
瑠璃、璢璃
原    料
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
制作工藝
青銅鑄造高溫脫蠟、高溫手工成型
古法琉璃
主要以脫蠟、手工琉璃為主
產    地
中國
注    音
ㄌㄧㄡˊ ㄌㄧˊ
古    稱
琉璃,國外也稱藝術玻璃
拼    音
liú li

琉璃歷史來源

編輯
琉璃liúli(《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833頁“琉"字下【琉璃】璃字為輕聲li)生產歷史
悠久,中外聞名。
古法琉璃,亦稱琉璃。琉璃是在1400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經過十多道手工工藝的精修細磨,整個過程純為手工制作,在高溫1000℃以上的火爐上將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輪美奐;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琉璃首飾
琉璃首飾(6張)
琉璃生產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獨異志》中有這樣的記載:
開元間,有長安販夫王二狗者,嘗往返淄郡販絲,微利也。一日,孤館遇盜,財物盡失。二狗嘆曰:天不助我。遂懸梁欲自盡。冥冥中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高祖賜封財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爾當大富貴,豈可輕生!不聞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寶一枚,乃去。二狗遂販琉璃,成長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賜,易名元寶。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其早期產品以珠、為大宗,還有、扣子等。笄,顏色以藍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諸色。明洪武年間,除內宮監在此設“外廠”,為宮廷生產“青簾” 等貢品外,民間琉璃生產也日趨發展。景泰年間,博山西冶街有大爐4座,生產水響貨和琺瑯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燈、珠屏、棋子、帳鉤、枕頂等產品的生產。到萬歷年間博山琉璃生產已成為一個較大的行業。1611年(明萬歷三十九年),由徐應元等發起建起博山爐神廟。
1617年(明萬歷四十五年),孫延壽等人發起結成博山琉璃業第一個行業組織——爐行醮會。這期間產品除在當地銷售外還遠銷到北京、江南及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博山已成為國內生產琉璃品的中心。清初博山琉璃產品已發展到數十種,其銷路北至北京,南至兩廣,東至朝鮮,西至河套地區。清雍正、乾隆年間,鼻煙壺、煙袋嘴等逐漸成為琉璃生產中的大宗產品,充翠仿玉的琉璃產品也開始興盛,琉璃色料的種類大大增加。至道光年間,博山琉璃業進入興盛時期。咸豐年間,開始出現專門銷售琉璃的料貨莊,使博山琉璃
琉璃
琉璃(21張)
的銷售從集市貿易、長途販運,逐漸轉為以博山為中心的全國各地定點銷售。清同治年間,博山西冶街及其迤西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都以琉璃為業,成為名副其實的“琉璃之鄉”。除原有產品外,開始生產鋪絲屏片、瓶、杯等產品。這時,作為制造琉璃產品的半成品原料——料條,也成捆地運銷外地。光緒年間博山制造出內畫產品,到光緒末年,鋪絲屏吊燈、鋪絲圍屏、煙嘴、雜貨、珠、鐲等產品,每年經濟南運出的數量約7000擔。1910年,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博覽會上,博山工藝傳習所送展的鋪絲屏等琉璃產品獲優等獎牌。1914年,在山東省第一屆物品展覽會上,博山送展的鋪絲料貨等產品獲最優褒獎金牌。
1924年,由于“愛國牌洋煙嘴”適銷對路,博山琉璃生產一度出現了罕見的“洋嘴子市”的短暫興旺局面。至30年代初,博山琉璃生產從業者多時達4000人,大爐爐戶有50家左右。1934年孔憲芝制作的花球在膠濟鐵路沿線物品展覽會上獲獎狀。
1937年,日軍侵占博山后,琉璃生產一蹶不振,從業人員減為640余人,年產量不足700噸,僅為戰前的5.4%。1943年人員減至不足150人,年產量只有百余噸。日本投降后,又爆發內戰,博山琉璃業又遭進一步摧殘。至1948年3月博山解放時,博山琉璃業已是凋敝不堪,大爐余十六、七戶,從業人員不到百人,圓爐剩20只左右,工匠百余人。僅能生產少數幾個品種的產品,而且時作時輟,大部分爐工失業。
建國后,博山琉璃生產很快恢復生機,從業人員恢復到800人。1951年初,部分爐工成立博山爐業料器供銷生產合作社。 稍后,又有10戶大爐爐戶成立博山玻璃聯合公司。1952年,9戶水響貨爐戶組成玻璃料器生產合作社。1956年初,所有私營爐戶和個體生產的爐業工人都公私合營或加入合作社。1957年后,博山玻璃聯合公司和玻璃料器生產合作社先后轉產日用玻璃器材和照明器材,脫離了博山傳統琉璃生產的軌道。爐業料器供銷生產合作社(博山美術琉璃廠)剛成立時主要生產料珠、煙嘴和雜貨。1957年開始生產套色雕刻產品。1958年內畫藝人薛京萬完成內畫竹筆改為毛筆和內畫烤花兩項改革。內畫竹筆改為毛筆的試驗成功,為博山內畫藝術水平的提高及獨特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烤花內畫壺的出現使內畫壺的用途擴大到作為香水等液體物質的容器,增加了出口量。
80年代以來,博山琉璃制品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內畫藝術向中、高檔產品的方向發展,相繼創作出《洛陽興殿圖》、《群仙祝壽》、《清明上河圖》、《百子圖》、《八大醫學家》等。同時,以“百”字為題材的內畫作品也大量出現,如《百子圖》、《百美圖》、《百駿圖》、《百虎圖》等。自1981年起,博山琉璃品先后到聯邦德國瑞士愛爾蘭、美國、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展銷;內畫藝人亦多次出國作內畫技術表演。到1985年,博山美術琉璃廠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美術琉璃生產廠家,擁有職工2143人。具有年產琉璃工藝美術品1400萬件的生產能力, 完成工業總產值1363萬元,實現利稅331.56萬元。產品由建國前的花球、內畫等300多種增加到16大類,3000余個花色品種。精美絕倫的鼻煙壺內畫被國際鼻煙壺協會冠以“山東畫派”,而轟動歐美;晶瑩剔透的琉璃花球奇妙莫測,被譽為“開不敗的鮮花”;各種珠簾、花插、煙具制品等深受人們喜愛。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澳大利亞、日本、香港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內畫壺、花球曾獲部、省工藝美術品百花獎。
另有傳說,琉璃是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劍”是所發現的,于是將之贈與越王,而越王感念其鑄劍之功,原物賜回。并賜名為“蠡”。之后范蠡請雕刻家將它雕刻為精美的藝術品作為定情之物送給西施。后來,越國大敗,西施被迫前往吳國和親,臨走之前將“蠡”還給范蠡,同時眼淚流在了之上,因此民間開始定名為“流蠡”“琉璃”。

琉璃琉璃分類

編輯

琉璃古法琉璃


  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制而成。 [1] 

琉璃水琉璃


  水琉璃,現今常見的仿制琉璃,以不飽和樹脂材料制成,其特點是重量輕,敲之沒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變、混濁,無收藏價值,不過價格奇低。

琉璃臺灣琉璃


  臺灣琉璃,由西方玻璃藝術演化而成.起源為古埃及“費昂斯”工藝?!吨袊帕鹆а芯俊返姆治鼋Y果表明:“費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與中國周朝時的琉璃差異明顯。但由于二者形態近似,有人稱其為西洋琉璃。

琉璃琉璃特點

編輯
中國琉璃是古代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結合,其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是東方人的精致、細膩、含蓄體現,是思想情感與藝術的融會。
琉璃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的重要裝飾構件,通常用于宮殿、廟宇、陵寢等重要建筑;也是藝術裝飾的一種帶色陶器。琉璃的主要成分為SiO2(即 二氧化硅)、氧化鋁和矽加助溶劑氧化鉛。
琉璃的化學元素單位為PA,中國大陸的天然水晶為24PA(含24%的二氧化鉛),而臺灣的天然水晶有24PA/38PA。根據深圳市晶寶琉璃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話業概述琉璃的定義:古法琉璃,亦稱脫蠟琉璃、琉璃。采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技術純手工加工制造,經過十多道手工工藝制造流程的精修細磨,在高溫1000℃以上的火爐上將水晶琉璃母石熔化而自然流向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輪美奐;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琉璃花球作品欣賞
琉璃花球作品欣賞(35張)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只在傳說與神怪小說里有記載,《西游記》中的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只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的。
琉璃,沉積歷史的華麗,她穿越三千年的時空,以內斂的豐富保留著不可磨損的色彩。那如歌如泣的色澤流動,仿佛還在訴說西施淚別范蠡時的凄凄切切,晶瑩的淚花滴落于胸前的信物“蠡”上,這鑄劍時的堅貞之物,也為之動情?!傲黧弧敝Q,由此而來。
和諧之美 舍得之意(光影之美)
晶瑩剔透 精靈絕美(剔透之美)
琉璃內,或大或小、或浮或沉的氣泡,是琉璃生命的特征。這些氣泡游走于晶瑩剔透的水晶之中,漂浮于柔情似水的顏色帶之間。是快意灑脫,是情意綿綿,還是浩然氣魄,琉璃在訴說,我們在傾聽。不過即使是明代很殘缺的工藝依然是受到品級的保護,當時的琉璃已經很不通透,所以被稱為藥玉?!?a target=_blank href="/item/%E6%98%8E%E5%88%B6">明制》載:皇帝頒賜給狀元的佩飾就是藥玉,四品以上才有配有。
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史記》中的一段話,與琉璃的起源有關。(《西施淚》略),陶朱公就是民間傳說的財神,傳說中最早的財神聚寶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認為是聚財聚福的財神信物,比人們常用的黃水晶更加直接有效。
1.一種有色半透明的玉石?!逗鬂h書·西域傳·大秦》:“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瑯玕、朱丹、青碧?!薄?a target=_blank href="/item/%E8%A5%BF%E4%BA%AC%E6%9D%82%E8%AE%B0">西京雜記》卷一:“雜廁五色琉璃為劎匣?!?宋戴埴《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澤光潤逾於眾玉,其色不常。” 明梅鼎祚《玉合記·義姤》:“瑠璃榻,翡翠樓,手卷真珠上玉鉤?!?/div>
2.指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黏土的外層,燒制成缸、盆、磚瓦等。《西京雜記》卷二:“﹝ 昭陽殿 ﹞窻扉多是綠琉璃?!薄端鍟ず纬韨鳌罚骸皶r中國久絕瑠璃之作,匠人無敢厝意, 稠 以綠瓷為之,與真不異?!薄缎绿茣?a target=_blank href="/item/%E5%8D%97%E8%9B%AE">南蠻傳下·驃》:“有百寺,琉璃為甓,錯以金銀,丹彩紫鑛涂地,覆以錦罽,王居亦如之?!?清 唐孫華 《東岳廟》詩:“我來瞻廟貌,碧瓦琉璃光。”
3.指玻璃。《魏書·西域傳·大月氏》:“其國人商販京師,自云能鑄石為五色琉璃。于是采礦山中,於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於西來者……自此中國琉璃遂賤。” 宋洪邁《夷堅丁志·瑠璃瓶》:“瑠璃為器,豈復容堅物振觸?” 清趙翼《陔馀叢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鉛錫和以藥而成,其來自西洋者較厚而白, 中國 所制,則脆薄而色微青?!?/div>
4.詩文中常以喻晶瑩碧透之物。唐杜甫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贝擞鞅滩āK?a target=_blank href="/item/%E8%8B%8F%E8%BD%BC">蘇軾《贈眼醫王生彥若》詩:“琉璃貯沆瀣,輕脆不任觸?!贝擞餮矍?。宋胡仲弓《中秋望月呈諸友》詩:“長空萬里琉璃滑,冰輪碾上黃金闕?!贝擞髑缈?。清納蘭性德《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詩:“瑠璃一萬片,映徹桑乾河。”此喻雪。
5.指玻璃燈。宋葉適《趙振文傳借琉璃燈鋪寫山水人物》詩:“古稱浄琉璃,物現我常寂?!?明葉憲祖《鸞鎞記·途逅》:“歸來愁日暮,孤影對琉璃。”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歲暮雜務》:“院內設松亭,奉天地供案,系天燈,掛琉璃。”
琉璃屬于價值不菲的藝術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里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過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其二,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1、制作工序冗長:從構思、設計、雕塑、燒制、細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經過四十七道精致煩瑣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2.手工制作:工人必須掌握技術方能操作,每道工藝均有各自不定的變化因素,且在工藝過程中需經反復實驗,作品色彩無一雷同,制作難度極高。
3.一模一品:一只模具只能燒制一件作品,無法二次使用,大型復雜作品甚至需要多次開模、燒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為可貴可珍。
4.高溫燒制:將精選原料以1400℃以上高溫熔制成各種彩色水晶玻璃,并經過多次精選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設定嚴格的升、降溫曲線,爐溫必須控制在1000℃±5℃以內。燒制過程長達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確到每個細微處。方可確保作品精細奇巧、立體、真實、流線飄逸、清晰。

琉璃制作步驟

編輯
如今的熱成型琉璃(傳統琉璃燒制技藝)的制作工藝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步驟
(一)化料
將所需要的各種顏料進入大爐熔煉,以熔融的琉璃在鐵棒上旋轉。
(二)挑料
從1400多度高溫的傳統火爐中用1.5米長的吹筒中取出琉璃中取出琉璃體。
(三)吹制
從火爐中取出后不斷進行旋轉和造型,火爐里面取出的琉璃溫度高,掌握好琉璃熔化的軟度,幾秒鐘就要成型。
(四)塑型
在造型過程中,師傅們需要用手中的吹筒進行吹制,來保證琉璃的形狀,由于尺度很難拿捏,所以成品率極低。
(五)退火
琉璃成型以后,師傅們要把燒制好的琉璃放到保溫窯里面,500多度,保溫4天,如果琉璃瓶身沒有出現炸裂的情況,說明琉璃已退溫成型。
脫蠟琉璃的制作工藝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步驟:
1.創意設計:將創意通過平面設計圖稿進行表現。
2.原型制作:根據圖稿雕塑立體模型。
3.制硅膠模:在模型表面均勻涂抹硅膠,待硅膠凝固成硅膠模后,尚需石膏加以固定。
4.灌制蠟模:調制蠟漿,在硅膠陰模內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切。
5.拆取蠟模:將冷切后的蠟模自硅膠石膏模脫出。
6.修整蠟模:冷切容易使蠟模收縮變形,對拆模時留下的模線痕跡,得以工具細心地修整。
7.制石膏模:調制正確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飾后的蠟模外,灌注包埋,即成含蠟石膏模。
8.蒸汽脫蠟:將整個含蠟石膏置入脫蠟機內以蒸汽加溫,脫蠟后即為耐火石膏陰模。
9.精選原料:為精確控制各種顏色的比例和流動的美感,需依造型與設計精選特定顏色與大小的玻璃原料,并安排色塊的分布位置。
10.進爐燒結:清模去塵后,將整個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溫,使熱熔軟化的水晶玻璃如麥芽糖緩慢地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11.石膏模:拆除石膏模,將冷切后的玻璃粗胚取出。
12.切割修葺:將玻璃粗胚上注漿口部分多余的玻璃切割修葺。
13.粗模細模:以粗、細研磨砂將水晶玻璃之澆注口磨平整。
14.冷工細修:以鉆石筆頭及其它工具細心雕琢,使作品表面顯得更為均勻細致。
15、簽字包裝:確認作品完整后簽名簽號。 [2] 

琉璃佛家意義

編輯
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為消病避邪之靈物。
琉璃在佛教中為消病避邪之靈物。擺放或佩帶琉璃可得三種福緣:
一)祛病:修行之人認為琉璃乃藥師佛的化身,能消病驅邪,使人獲得健康之福緣。
二)堅韌:因燒制繁難,佛教認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煉真理之艱難,而獲堅韌之力量。
三)靈感:色彩絢麗、變幻瑰美,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和想象空間,給人靈感和智慧。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痹谀撤N意義上說,琉璃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們的美好心愿。
對比佛教的其它六寶,琉璃應該是一種天然寶石,且極有可能是碧璽。
慧琳音義》卷一:”須彌山南面是此寶也。其寶青色,瑩徹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釋髻珠云是此寶,天生神物,非是人間煉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昂芏喾鸾讨袑殢浬降拿枋鍪侵車?a target=_blank href="/item/%E5%92%B8%E6%B5%B7">咸海環繞,海上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所以根據地理位置來看,琉璃的產地周圍應該在海上有火山。而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距離波斯很近,碧璽的一大產地正好于此,它們都位于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周圍的海上也確實又火山。且碧璽的原石的確也是像描述中的”其寶青色,瑩徹有光“,要”近“才有”皆同一色“。為什么后來沒有把碧璽和琉璃統一叫法很可能是發現了碧璽這種天然寶石和中國古法琉璃雖然顏色外貌上一樣,而物理性質完全不同,而更正叫法后也會降低這種寶石的尊貴,才從清代過后才有碧璽的叫法,且同樣是用于頭飾珠串較多,與”帝釋鬢珠”用法都一樣。其它的寶石雖然也色彩多樣,但顯少有這種用法。

琉璃鑒賞識別

編輯
一 鑒賞
琉璃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是狹隘的玻璃說法,現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種氧化物燒制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現今無論是光學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質所創作之作品,皆通稱為玻璃藝術品,由此可見琉璃只是玻璃的一個種類,其范疇遠較玻璃要小。
琉璃的材質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質是對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現出晶瑩剔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3張)
透的效果,在光線的配合下,更能將其藝術特質充分表達。作為琉璃不但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而通過鑄造工藝制作的作品表現力強,層次豐富,精致細膩,尤其是色彩的流動變幻莫測,或熱情、或含蓄,件件不同。
1.賞光影效果,特別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
2.欣賞色彩的自然流動,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純凈之美。
3.琉璃的透流徹度,不宜太純太亮,需有一定層次與光潔度的差異,否則會喪失其具有動感的生命力之美。
4.感受整體造型及色澤、美感與創作意念 的結合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5.從工藝角度欣賞琉璃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與結構特征。
6.古法工藝決定了世間沒有兩件完全一樣的琉璃,所謂“天工自成”說的就是琉璃產品的單一性,仔細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動,會發現不同的意境。
中國古代制造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只不過那時人們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國家的玻璃傳入中國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鈉鈣元素組成的,而中國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鉛和鋇。到了漢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當成熟。但是冶煉技術卻掌握在皇室貴族們的手中,一直秘不外傳。由于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琉璃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如此悠久,但為什么知道它的人甚少?
知道琉璃的人其實很多,尤其在古代,琉璃作為一種特殊的材質,和杏黃色、龍紋一樣,同屬王族專用。最早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制品,琉璃的制造工藝也為王室工匠所掌控。
由于琉璃的發現者,也就是范蠡的原因,在先民眼中,人們認為琉璃和水晶一樣,具有記憶與傳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擁有者“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
大約在元代,隨著漢文化的人為斷層出現,漢王室的許多技藝也失傳了,琉璃就在其中,所以到了明清,琉璃就只有在神話傳說中才有了,您一定看過《西游記》,沙僧原本是天宮的卷簾大將,不就是因為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盞而被貶下來的嗎。用周星馳的話講,打碎一只酒杯就被貶下來,做神仙做成這樣也夠背的了。不過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貴了。
二 鑒別
鑒賞琉璃的關鍵:1. 琉璃與水晶,玻璃截然不同
琉璃與水晶(西方水晶玻璃)有什么不同。
A、在史書上有明確的區分
金剛經上就有類似的記載。在中國所有的佛經中,佛家七寶的前五類是公認的,即金、銀、琉璃、硨磲*一種軟體動物*瑪瑙,后兩類有說是水晶的,有說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這說明琉璃是公認的佛家寶物;琉璃與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B、化學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當代國家級的專著《中國古琉璃研究》記載:古埃及“費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國周朝時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僅僅是略大于90%(通透)。這9%的區別就是琉璃與水晶最大的不同。
C、成份詳解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種有色水晶材料,主要成份應該以二氧化硅為主,琉璃母則是一種采自天然又經人工煉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與通透度上有明顯的不同。
明代的藥玉應該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藥玉色彩少變化,也不通透。
琉璃的等級實際上取決于琉璃母的原料與配制方法,這是自古以來的不傳之秘,正是因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國古法琉璃與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費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所謂琉璃招財、保平安,與琉璃母有很大的關系;
2. 琉璃的種類:A類: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制而成。
琉璃石
一種有色水晶材料,《天工開物·珠玉篇》:凡琉璃石與中國水精、占城火齊,其類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隱現于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漸稀缺,尤為珍貴。
琉璃母
一種采自天然又經人工煉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與通透度上有明顯改善。《錢圍山業談》載:奉宸庫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錢滓然,塊大小猶兒拳……又謂真廟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狀,青紅黃白隨色,而不克自必也;
B類:臺灣琉璃,由西方玻璃藝術演化而來。工藝脫胎于[pate-de-verre],起源為古埃及“費昂斯”工藝。《中國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結果表明:“費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與中國周朝時的琉璃差異明顯。但由于二者形態近似,有人稱其為西洋琉璃;
C類:水琉璃,現今常見的仿制琉璃,以不飽和樹脂材料制成,其特點是重量輕,敲之沒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變、混濁,無收藏價值,不過價格奇低;
3.制作工藝: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里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當費時,有的光制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銀制品,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數十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
4. 琉璃為什么沒有玻璃,水晶那么透明?
由于琉璃特殊的工藝和復雜的制作過程,琉璃的光澤度是天生就沒有玻璃、水晶那么明亮。不過,可能也正是因為這點,注定了琉璃要承載厚重的文化,變成一種文化產品
5. 琉璃作品中有氣泡,是不是次品?
琉璃中的氣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燒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每個作品都有。在愛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僅僅是一種產品,而且是有生命的,這些氣泡似乎正說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這些氣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現力,在燈光的照射下能發出炫目的光彩。
6.琉璃易碎嗎?
琉璃的硬度比較強,相當于軟玉的強度。但也比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

琉璃琉璃區別

編輯
中國琉璃藝術歷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記載,據考證,尤其關于“西施淚”的傳說,其起源約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踐三年),據中國通史,這個年代應該是公元前493年。唐朝韋應物詠琉璃》中描寫“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就傳達出琉璃燦爛奪目的誘人風采。
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價格低的“水琉璃”制品,事實上,這是一種“仿琉璃”制品,并非真正的琉璃,只是因為商家的刻意所為與消費者的誤解,才會有“水琉璃”。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方言習慣中,“水貨”意為“造假”或“仿制”,故水琉璃的真實含意是“假琉璃”。水琉璃是以透明樹脂膠加顏料澆制而成的樹脂制品,其特點是成本低、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易于批量生產,與琉璃的區別主要在:
1.樹脂折射率低而致產品的質感不同,水琉璃缺乏鉛水晶玻璃的晶瑩感。
2.重量區別,水琉璃的重量約為琉璃的30%。
3.水琉璃易老化,顏色不穩定。
“水琉璃”的識別特征:
“水琉璃”的材質是樹脂、水晶膠等化工原料,類同于透明塑料,其特點是:
A、色澤:明顯的化工色素,同塑料制品。
B、密度:等同于塑料,遠遠輕于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將水琉璃與大量的金屬附件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為蒙騙消費者,常在水琉璃制品底部,暗藏鉛塊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消費者只需仔細辨別即可識破。
C、聲音:與塑料制品相同。
D、透明度:明顯渾濁,不通透
E、保存時間:一至兩年后即開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說:時間越長,就越象塑料。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征: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后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于玻璃,略高于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于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
水琉璃價格不是特別貴,那些100-200的是成本價的幾百倍;古法琉璃的成本價則很高,其中精品富有收藏價值。
一般琉璃原料因在1400~1300℃高溫燒制,琉璃在液體狀態下,內含的空氣已浮出表面,所以少有或無氣泡產生。但多數鑄造的琉璃藝術品多以850℃低溫燒制,熱玻璃膏流動緩慢,玻璃塊之間的空 氣,因無法浮出表面而自然形成氣泡,藝術家們多以氣泡表現琉璃的生命質感,并成為欣賞琉璃藝術的一部分。

琉璃注意事項

編輯
由于琉璃的硬度比較強,相當于軟玉的強度。但也比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故我們在擁有一件琉璃作品后,要注意對其進行保養,保養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動,以免出現表層劃傷。
2.保持常溫,實時溫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
3.平面光滑處,不宜直接放置于桌面,最好要有墊片。
4.宜用純凈水擦拭,若使用自來水,需靜置12小時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干凈,切不可沾上油漬異物等。
5.避免與硫磺氣、氯氣等接觸。

琉璃琉璃用途

編輯
1.琉璃與玻璃、金屬的平面粘接可用UV膠(無影膠),使用的同時用紫外線燈照射,以加快固化。
2.琉璃與木材的平面粘接可用透明AB膠。
3.琉璃與石材的平面粘接可用透明中性硅膠。
4.琉璃也可通過打孔用膨脹螺絲(裝飾釘)來固定在其它物體上。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科學百科化學分類 經濟 科技產品 , 宗教人物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