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壁畫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唐墓壁畫以風格獨特的建筑、簡約傳神的人物、特色鮮明的器物、簡潔明快的山水與栩栩如生的動植物,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范、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筑風格,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尤其是貴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資料。同時,唐墓壁畫又極其脆弱,對保存條件要求很高,為了保護和利用好唐墓壁畫,我們決定建設一座集保護、研究和觀賞為一體的唐墓壁畫館。
- 中文名
- 唐墓壁畫
- 外文名
- Tang Dynasty tomb murals
- 單 位
- 陜西省政府
- 級 別
- 一級品
- 總投資
- 7300多萬元
唐墓壁畫簡介
編輯唐代壁畫珍品館是陜西省政府確定的文物旅游方面的重點項目,位于陜西歷史博物館東展館地下一層,利用博物館建設時的預留展室,總投資7300多萬元(其中省政府補助資金為1800萬元人民幣,意大利政府軟貸款400余萬歐元和贈款100萬歐元),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3400平方米,展線總長約800米。由于軟貸款的特殊要求,展柜作為壁畫館最大宗設備全部從意大利購買,展柜玻璃是防紫外線夾膠玻璃,柜門可以打開至90度,最大的優點在于密封性非常好,通過溫濕度控制就為壁畫提供了相對獨立的良好的保存環境。
上展包括章懷太子墓客使圖、馬球圖、狩獵出行圖,懿德太子墓闕樓圖、儀仗圖,永泰公主墓宮女圖在內的壁畫珍品97幅;以及輔助文物18件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畫墓出土,有些則與畫面內容有關。為了便于觀眾比較唐墓壁畫和唐代傳世繪畫,還專門選出唐代前后的傳世名畫復制品作為輔助展品。
服務設施方面,配套有高清數字影院,制作了影片《大唐記憶》;配置了觸摸查詢系統、自動講解系統等,幫助觀眾了解展出壁畫。
唐代壁畫珍品館的建設得到陜西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關心、支持,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1999年底陜西省政府正式立項; 2000年開始辦理意大利政府貸款工作; 2003年9月中意兩國政府簽訂了利用意大利政府貸款的諒解備忘錄;2006年9月,中意雙方就國際招標文件內容達成一致意見,開始在意大利招標; 2007年元月土建改造和室內裝修工程開工;2008年3月,與同意方設備供應商簽署設備采購合同,目前已經完成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唐墓壁畫館將于2011年6月20日我館新館落成20周年之際建成并對外開放。
唐墓壁畫墓室壁畫
編輯墓室壁畫作為中國傳統壁畫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繪于墓室的四壁、頂部以及甬道兩側。墓室壁畫的內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動情況,也有神靈百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圖案裝飾,目的主要是說教和對亡者的紀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間能過上好日子。
古人相信人死后靈魂還能永生,從西漢晚期到東漢時期,一些地方豪強和權貴之家厚葬成風。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居住條件,為其營造豪華的墓室。除了隨葬象征性侍衛、仆從、侍女的俑和各種珍貴物品、生活用品外,還在墓室內繪制壁畫。壁畫內容豐富,有的一墓之內壁畫面積達二百多平方米。其藝術風格有的比較寫實,有的豪放不羈,屬于寫意的畫法。
墓室壁畫內容是盡其所能地把世間生活起居環境、人物活動都包羅在內。墓室頂部早先是畫墓主人升仙的圖像,后來則是日月星辰、云氣,代表四方神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以此象征天界。在墓道和墓室中最主要的位置是墓主人顯赫的仕宦經歷,特別突出的是能夠代表人物官爵的出行儀仗、車馬、衛隊等等。有時還要畫出他的官舍、城池,以及重大的政治活動場面。而那些擔任過武職的,還要畫上他所經歷過的戰爭,往往是水陸攻占的酷烈場面。另一部分重要內容是表現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他所擁有的財富,把他的居處房舍、牲畜、田產、庖廚、宴飲、以及樂舞百戲表演等等,都事無巨細地畫出來。
唐墓壁畫唐代壁畫墓的發現
編輯唐朝國力強盛,帝王崇尚厚葬,自唐太宗李世民營建昭陵,開創了“因山為陵”的先例之后,唐朝各代帝王的陵寢多依山構筑,務求壯崇。在今西安周圍的乾縣、禮縣、涇陽、三原、富平、蒲城等東西綿延百里的范圍內分布著唐朝十八座帝王的陵墓。唐代壁畫墓的發現是在帝王陵的調查基礎上進行的,20世紀以來在調查西安唐代帝王陵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獲是陸續發現了帝陵周圍的陪葬墓,從中清理出大量精美的壁畫,獲得了唐代帝王陵寢制度及其陪葬墓的詳盡資料。帝陵陪葬墓的清理發掘工作主要集中在獻陵、昭陵和乾陵范圍內。據考古調查,唐高祖李淵的獻陵陪葬墓為30座,墓主人大多是皇室宗親,經發掘的壁畫墓有高祖第十五子李鳳墓,高祖第六女房陵公主墓等。李鳳墓墓室頂部繪星象,天井、過洞、甬道和墓室中均影作木結構建筑,甬道兩側在長廊建筑中的各間內繪女侍,過洞西壁繪有牽駝圖,是陪葬墓中年代較早的實例。
西安地區,唐代的壁畫墓除上述的帝王陵及陪葬墓外,在西安市郊和毗鄰的京畿地區還發現了大量的唐壁畫墓。重要者有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金鄉縣主與其夫于隱合葬墓,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蘇思勗墓,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唐安公主墓,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執失奉節墓,景龍二年(公元708年)韋浩墓,景龍四年(公元710年)韋泂墓,中唐的韋氏墓。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淮安王李壽墓。景云元年(公元710年)節愍太子李重俊墓等。
以西安為中心的唐墓壁畫所反映出來的題材和風格傳播到唐代邊疆地區,北京地區最重要的壁畫墓是1991年海淀區八里莊發現的王公淑及夫人吳氏墓。王公淑為山西太原人,官至幽州節度判官兼殿中侍御使、銀青光祿大夫。此墓為方弧形單室磚墓,墓室北壁通壁畫丹蘆雁圖,其余三壁殘存裝飾花紋和家居生活片段。牡丹蘆雁圖至為珍貴,畫面以牡丹花叢為中心,牡丹下繪兩只蘆雁、花頭上有翻飛的蝴蝶。在壁畫下角對稱畫有秋葵和百合花。花葉雙勾填色,構圖對稱。以牡丹為題材的花鳥畫,興盛于唐朝,出現了專擅牡丹花鳥的著名畫家邊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