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富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各類學會、協會等社會組織逐步從官辦向純社會組織辦過渡,實現與政府部門的分離。由于種種原因,使得這些組織朝兩級分化:有的越辦越紅火,有的慢慢悄無聲息或名存實亡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狀況呢?一個社會組織辦得好與壞,我認為主要是由三個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這個組織的成員構成及需求所定;二是取決于這個組織核心成員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三是否承接了政府部門的部分管理職能(即權力)。而這一方面是最有誘惑力、也是最關鍵之所在。
當下最紅火的莫過于具有政府管理職能的社會組織——行業協會。這些協會掌管著魯班獎的評定、企業資質的評審、注冊人員的培訓、考試、注冊發證;企業評級、項目評優和個人先進評定(招投標中可加分)等。正因為有了這么多的管理職能,擁有這么大的權力,企業不得不圍著行業協會來轉(需求),這是權力的作用而不是組織者人格的魅力。
而省土木建筑學會,雖然也有部分政府管理部門的領導參入其中,分支機構大多掛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國企和民營企業。但學會沒有象行業協會那樣擁有那么多的管理職能和權力,學會工作與協會相比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省土木學會秘書處的核心人員的組織能力較強,最重要的是能按照會員的實際情況和他們的需求來開展學會的各項工作。尤其是幾年來,組織開展了各專業的學術交流及技術咨詢和評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入地方標準和規范的編輯和審查、學術研討、科普宣傳、創新獎項評定、重大建設項目的參觀講評等等,這么多年來開展這些活動有聲有色,充分調動了廣大學會會員的積極性,這樣的情形在一般性社會組織中算是少有的,特別是在當今社會,企事業始終將經濟效益放在各項工作時顯得尤為可貴。
實際上,從長遠來看,省土木建筑學會開展的活動雖然對會員的投標、升職、注冊等沒有眼前或直接的利益,但對企事業單提升管理水平和技術素質是大有好處的。所以,作為一個企業既要參加與眼前利益關系密切的行業協會的活動,也要多參加學會開展的活動,最終使企事業獲得長遠、更大的利益。
作者簡介:周國富 建筑工程管理分會副秘書長
二〇一四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