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高清,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免费黄片一级视频,伊人一级毛片视频,一级毛片在线观网站,免费一级无码婬片99,一级全黄的免费视录像,性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歡迎訪問 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 網站

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5年工作總結

   日期:2016-03-31     瀏覽:423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關年,也是我會完成換屆和新老理事會交接工作的一年。一年來,在省科協、省民政廳、省住建廳及上級學會的關心和支持下,理事會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緊密聯系我省經濟建設和城鄉建設實際,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改革的精神、務實的態度、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組織開展學術交流、科技咨詢、技術服務、專業培訓、科普宣傳等各項活動。現將2015年學會工作匯報如下:

一、 完成學會換屆,加強學會建設。

1、順利召開了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經過一年多籌備,我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于2015年12月16日在武昌隆重召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建筑學會為大會發來賀信,省科協副主席朱瑛、省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錢華志、省住建廳副巡視員曲波到會并致辭。會議選舉產生了第十一屆理事會和領導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院院長鈕新強當選為第十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金志宏、田要成、徐禮華、汪稔、鄧志光、王愛勛、王乾坤、張琨、李霆、廖朝華、彭孟平、吳凌、何繼斌、潘東發等14人當選為副理事長,肖順昌當選為秘書長,產生了48名常務理事和147名理事。大會任命了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分支機構負責人和副秘書長。理事長鈕新強在大會閉幕時,對第十一屆理事會的工作提出: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抓住學會改革發展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學會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斷提升學會服務學會服務科技、服務社會與科學決策能力,進一步優化學會治理結構、深化學會組織體制與管理方式改革,加快推進學會辦事機構實體化、職業化、專業化進程。加強學會自身建設、保證學會健康有序的發展。

2、分階段推進學會工作。

一是年初全面部署工作任務。年初召開第十屆四次理事長工作會議,對2015年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學會要繼續堅持以學術交流為重點,加大學術創新和知識轉化力度,促進產、學、研相結合,以科技創新推動我省建筑業發展,要適應新形勢對土木建筑學會工作的要求,同時要做好學會換屆各項籌備工作,按照上級主管部門對社會組織的要求,提出新一屆人選方案,保證換屆工作順利進行。

二是推進工作進展。3月12日,學會第十屆九次常務理事會進一步明確了學會的各項任務,要求各分支機構開展學術交流形式要多樣化。加強與高校學術活動的合作,組織開展綠色建筑工業化、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生態城市等特色領域的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要按照有關文件精神要求做好學會換屆,并以換屆為契機、吸收一批熱愛學會工作、支持學會工作的同志到學會來,使學會更有活力、更有創造力,把學會工作做得更好。9月8日,在武昌召開秘書長工作會議,總結并交流學會各分會、專業委員會、地方學會上半年工作,通報各分支機構換屆進展情況。重點對下半年做好換屆籌備工作做了部署。組織推薦新一屆理事候選人,以確保第十屆理事會換屆工作順利進行。

三是討論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的有關材料。11月20日,在武漢召開學會“第十屆第五次理事長工作會議”和“第十次常務理事會議”,討論本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財務報告、學會修改的章程及說明,學會會費管理辦法及第十一屆理事會組成人員及常務理事、理事長、副理事長及秘書長的候選人名單。根據有關規定,國家公務人員及參公人員不再擔任學會領導。學會今后與行政主管部門實行“五分離”、“向社會化、市場化”改革。會議聽取了有關換屆工作的基本思路,為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的如期召開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和充分的思想準備。

3、加強學會組織建設。

2015年,學會所屬的分支機構,多數已屆滿到期,原有的24個分會、專委會,其中19個完成換屆,根據章程要求,選舉產生了新的理事會、專業委員會,實行新老交替。在學會第十屆九次常務理事會上,增補了劉林、王春香為學會常務理事并分別任命為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熱能動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意增設市政給水排水專業委員會并發展7個新單位會員加入我會。

二、 開展學術交流、促進行業發展。

我會始終將開展各類學術活動作為首要任務,組織廣大會員和建設科技工作者結合我省城鎮化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等方面,從學術角度深入開展探討、研究與交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我會及各分會、專委會舉辦各類學術年會、學術報告會、交流會和學術論壇等共62次,征集交流學術論文 320 篇,共有5000余人次參加交流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圍繞工程建設開展學術交流。

8月19日至21日,一年一次的“中國中西部地區土木建筑學術年會”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新常態下的綠色建筑”。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設計研究院名譽院長王小東、新疆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范欣、新疆建筑設計院教授級高工劉鳴分別作了題為《對當代建筑設計的思考》、《因地制宜、探索地域性可持續發展之路》、《幸福堡被動式建筑設計》專題報告。我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獲得者——中建三局工程總承包公司“武漢中心”項目科技部經理武超在年會上作了題為《武漢中心項目綠色方式技術創新》的技術交流。本屆年會,我省獲優秀論文10篇,其中一等獎1篇,二等獎3篇,三等獎6篇。

結構加固專委會,承辦了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砌體結構專委會主辦的“2015年全國砌體結構領域基本理論與工程應用學術會議”,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作專題講座,全面介紹目前國際上關于“RC框架結構連續倒塌非線性數值模擬”的主要理論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承辦了“第十七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暨第三屆全國風工程研究生論壇”。

電算專委會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多次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交流。邀請香港理工大學戴建國博士、合肥工業大學任偉新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華博士結合實際工程案例作題為《FRP復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橋梁健康監測的幾個基本問題及其進展》、《智能軟材料的多場模擬》的專題學術講座。邀請浙江大學樓元娟教授、同濟大學曹曙陽教授、澳大利亞學者皮永林教授、解放軍理工大學王明祥教授分別交流了《輸電線路抗風防災以及風偏安全評價》、《低矮建筑龍卷風荷載特性及其模型和計算理論》、《鋼性結構穩定性研究》、《在防護工程領域——能量源和能量匯》的學術交流。專委會承辦了“2015年第二屆土木工程防災減災青年學者學術會議”。180人參加會議。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周安楠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李秋勝教授作題為《非飽和土水力——力學耦合特性及其彈塑性模擬》、《建筑結構風效應的現場實測——風洞試驗和數值模擬綜合研究》的學術報告。

2、圍繞綠色建筑和新能源利用開展學術活動。

綠色建筑節能專委會積極組織會員單位成員參加國內有關綠色建筑與節能學術交流活動。今年先后組織專業人員參加了“第十一屆國際綠色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中國綠色校園論壇”、“第五屆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聯盟大會”、“2015年全國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大會暨第二屆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技術國際研討會”等大型學術活動,并以學術論文的形式進行交流。

太陽能建筑應用專委會,協辦了由中國太陽能熱能利用產業聯盟主辦的“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發展趨勢研討與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暨太陽能光熱與建筑結合(巡回-武漢)論壇”,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傳志、中國輕工業武漢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琪、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學院建筑環境與能源利用工程系系主任沈國明分別作了題為《太陽能熱利用系統的設計策略》、《加大推廣力度、科學利用太陽能》和《地源熱泵與太陽能共用井取蓄熱系統的數值計算》的專題報告。舉辦了“2015年太陽能建筑應用學術年會”,新當選的專委會副主任、中南建筑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吳平作了題為《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深化設計》的專題報告。

地源熱泵專委會,作為會議支持單位參加了“2015第七屆中國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主任委員陳焰華作《地源熱泵工程應用關鍵技術問題探討及案例分析》學術報告,并主持“格瑞德·地源熱泵技術創新”論壇分會,副主任委員胡平放作《地源熱泵能效評估方法研究及其應用》學術報告。組織會員參加在紹興舉辦的“第五屆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聯盟大會”,并遞交了8篇學術論文。

3、圍繞工程勘察和市政設施建設開展學術交流。

工程勘察專委會圍繞工程建設中的重大巖土工程問題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組織召開了“2015年年會暨學術交流會”。中國地質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徐光黎教授作了《邊坡工程事故分析與教訓》專題報告。收到12篇學術論文并交流。

市政工程專委會,組織會員單位技術人員參加了“第四屆城市軌道交通測量及監控量測技術管理現場觀摩講座咨詢會”、“2015年中國橋梁結構概念設計與建筑美學新技術及案例分析技術講座咨詢會”、“城市雨水管理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交流會”、“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培訓”、“大斷面矩形頂管通道及盾構機生產企業交流會”、“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交流會”。參加了由武漢市政府和武漢工程設計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三屆武漢設計雙年展”活動,會員單位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的5項代表工程參展,受到好評。

鐵路公路橋梁專委會組織開展橋梁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技術交流活動。組織會員參觀武橋重工鋼構件加工車間和施工設備模型館,直觀地感知鋼結構的制造、架設和施工。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鋼橋面鋪裝和橋梁新材料應用技術交流會”,主題是“促進我省大跨徑橋梁的建設再上新的臺階”。邀請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王用中作了關于《創造性地利用波形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橋》的專題學術講座。邀請工管中心盛黎明副主任、中鐵大橋院高宗余大師、中鐵建大橋局宋偉俊總工、西南交大李亞東教授、中南大學戴公連教授、美籍華人孫俊嶺博士作《從鐵路工程建設信息化建設》、《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在橋梁工程中的若干應用》、《高速鐵路橋梁與極端溫度適應性》、《從歐洲結構規范說開去》、《中國橋梁產業狀態及產業升級技術途徑探討》、《京滬高速鐵路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等專題講座,為橋梁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大量的科技前沿技術信息。

4、圍繞建筑給水排水、暖通空調、熱能動力方面開展學術交流。

建筑給水排水專委會以服務會員為宗旨,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舉辦了“新型隔油提升設備”產品技術交流會。與襄陽市土木建筑工程學會共同舉辦了“同層排水應用技術交流暨觀摩會”。舉辦了“新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自動滅火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產品技術交流會。副主任委員李傳志作了《新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自噴系統設計》的主題報告;美國TUCO公司的閆平倫講師為大家介紹了“窗式噴淋系統”的原理與優勢。

暖通空調專委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圍繞暖通制冷領域的技術熱點,開展學術交流和新產品、新技術的推介活動。由《暖通空調》雜志社主辦,暖通空調專委會協辦的“分戶供暖、冷暖一體化技術交流會”在漢召開。介紹了空氣源熱泵低溫供暖的應用難點和核心技術。富麗凱(北京)供熱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作了《從控制到節能的供暖系統——完全不同的供暖壁掛爐》的報告。協助天加公司舉辦了“新天加新‘凈’界——天加中央空調2015新產品發布會”。舉辦了“湖北省暖通空調制冷及熱能動力學術年會”。征集論文118篇,會上交流15篇。會議針對“地鐵通風空調新技術”、“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技術”、“建筑圍護結構主動隔熱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超高層建筑燃氣工程技術”、“分布式能源技術以及地源熱泵領域的關鍵技術”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熱能動力專委會,組織單位會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2015全國熱能動力學術年會”。并多次組織學術交流,研討有關熱能動力技術、推廣應用有關熱能動力新產品、新技術推動。

電氣與智能化專委會舉辦了“2015年電氣與智能化學術年會”。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院副總夏林作題為《上海中心電氣設計》的學術報告。征集學術論文48篇,編印成《建筑電氣設計與研究》論文集,8篇被評為優秀論文并在年會上進行交流。同時還展示了建筑電氣的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

5、圍繞新“標準”修訂與應用開展學術交流。

市政工程專委會在掛靠單位的支持下,組織編制的湖北省地方標準《城鎮道路土壤固化劑穩定混合料基層技術規程》、《高固含量乳化型中溫瀝青路面技術規程》于2015年2月正式出版發行。組織專業人員參加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舉辦的“給排水結構及規范修訂”研討會。參加由中國標準化教育協會舉辦的《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研討班。

土工基礎專委會組織會員單位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市市政設計院參加中國一冶集團公司主編的《鉆孔后注漿連續墻技術規范》編制工作會議。

地源熱泵專委會,2015年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組織地源熱泵相關企業編制湖北省地方標準《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程》和中南地區工程建設標準《地源熱泵工程設計及施工標準圖集》,目前均已完成編制工作。

太陽能專委會會員單位黃石東貝機電集團太陽能有限公司承擔了地方標準《家用緊湊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安裝規范》的編制工作,現初稿已完成,下一步待進一步征求意見后修改完稿。

湖北省工建分會2015年參加湖北省地方標準編制工作,先后編制了《EPS模塊工業建筑低能耗圍護結構技術規程》、《EPS模塊保溫系統技術規程》、《EPS模塊現澆混凝土結構低層低能耗技術規程》等。并組織技術人員宣貫學習《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規程》等標準。

綠色建筑與節能專委會為方便相關人員我省執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綠色建筑項目申報,進一步完善新舊標準的管理系統、啟動湖北省綠色建筑在線申報系統,便于此項工作進一步推廣。

6、圍繞施工技術與工程管理開展學術交流。

施工技術專委會非常重視施工技術創新與交流,多次組織會員單位技術人員到施工現場交流與觀摩。召開“高性能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自保溫系統”技術交流暨現場觀摩會。專業技術人員作了題為《高性能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自保溫系統簡介》、《自保溫系統推廣應用過程中的問題與建議》技術交流。在“武漢綠地中心”項目工地舉行“超高層建筑施工技術交流暨現場觀摩會”。就“武漢綠地中心”項目工程進展、科技創新以及綠色施工技術進行了詳細匯報,介紹了“智能化超高層建筑施工集成平臺”、“整體自動頂升回轉式多吊機集成運行平臺”等關鍵技術。

建筑工程管理分會舉辦了5場專題講座。分別是“建筑安裝講座”、“深基坑支護技術講座”、“監理現場安全達標手冊及安全在工作中注意事項講座”、“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方案詳解講座”、“監理評選資料及項目部工作容易忽視的問題小結講座”。參加了“2015年中國建筑學會項目管理研究會年會”,大會的主題為“建筑業現代化:安全、綠色、效益”。

三、開展活動,增強學會影響力和凝聚力。

1、舉辦大學生科技創新論壇。

我會與武漢巖土工程學會及相關大專院校在武漢理工大學共同舉辦了“第六屆湖北省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論壇”。目的是為進一步促進湖北省暨武漢地區高校大學本科生的學術合作與交流,活躍土木工程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術氛圍,推進大學本科生科技創新。收集論文60多篇,經專家聽取論文演講和作者答辯,評出一等獎6篇、二等獎11篇、三等獎18篇。我會與省教育廳、省住建廳聯合舉辦了“第三屆湖北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

2、組織考察活動。

4月19-25日,湖北省工程建設專家委員會與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施工技術專委會聯合舉辦的“綠色建筑設計與施工技術交流暨現場觀摩會”在成都、重慶兩地召開。先后參觀了成都環球貿易廣場、成都國金中心、成都綠地中心、成都環球中心、重慶嘉陵帆影、重慶萬科鳳天路工業化生產住宅等已建和在建施工現場,聽取了項目建設情況介紹。工地實施先進的云端項目管理,引入體驗式安全管理,塔吊旋轉自動噴霧降塵系統和低壓雷達感應LED照明系統,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等現代化管理,采用了大直徑鋼筋直螺紋連接、數控鋼筋加工機、變頻塔吊等先進設備和材料,有的工程還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會員素質。

地源熱泵專委會為推動和指導地源熱泵技術在湖北的規模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充分發揮學會在技術培訓、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積極組織專家為基層建設排憂解難,為地、市、州的地源熱泵技術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積極為地、市、州提供地源熱泵技術培訓、技術推廣服務,針對地源熱泵工程建設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研討和咨詢,指導和幫助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地源熱泵工程項目的建設實施能力。

省工建分會為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對工法編寫能力,舉辦“工法編寫培訓”,由分會理事長徐洪主講,50多個工程技術人員參加此次培訓。為貫徹國家住建部《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方案》,兩次舉辦宣貫培訓班,管理人員及項目經理30多人進行了培訓。

綠色建筑與節能專委會組織相關會員單位技術人員參加由中國綠色建筑節能委員會舉辦的“綠色工業建筑培訓”活動。為了更好的執行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利用我省對綠色建筑評審機會,對“新標準”進行宣貫和培訓。

市政工程專委會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參加各種培訓活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由中國企業標準化管理研究院舉辦的“暖通專業相關規范研討班”;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參加由住房建設部標準定額司舉辦的“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培訓”;參加了由中國標準化教育協會舉辦的《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培訓班,主要結合案例解析城市停車設計規劃與管理。

武漢土木建筑學會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培訓活動,先后舉辦了《武漢市深厚軟土區域市政與建筑工程地面沉降防控技術導則》、《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1: 10000地形圖制圖規范與建庫技術”等方面的宣貫與培訓。

五、做好各項技術咨詢服務。

1、我會利用人才與技術優勢,與省工程建設專家委協同開展各類技術咨詢服務及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2015年配合省住建廳組織專家對《宜昌新華國際廣場項目地下室深基坑工程設計方案》等158項建設科技成果進行審查鑒定。其中科技咨詢62項,深基坑設計方案審查65項,施工工法關鍵技術評審31項。

2、受省住建廳的委托,組織專家對全省23個施工圖審查機構已通過審查的20個房屋建筑(公共建筑)工程項目和10個市政工程項目進行施工圖調審,并根據調審情況,組織專家編寫了“施工圖調審常見問題”上網,供審查人員學習交流。

3、受上級學會和有關主管部門的委托,組織專家對“萬科城四期L棟及地下室”等3項申報魯班獎和“楚天都市佳園一期”等3項申報國家優質工程項目進行了設計初審。

4、省專家委協助省住建廳對申報“2015年度湖北省建設科技計劃項目和建筑節能示范工程項目共154個項目進行審查。確定了“高性能砂加氣混凝土(梁和板)的開發及產業化”等72個項目列為2015年度湖北省建設科技計劃項目。“綠地國際金融城A01地鐵武漢綠地中心”等34個項目列為2015年度湖北省建筑節能示范工程。

六、辦好學會刊物和網站,為廣大會員服務。

加強期刊的編輯和網站建設,擴大宣傳,溝通信息為廣大會員建好交流平臺。

《湖北土建》全年出版正刊4期,每期發行1000冊,共發行4000冊。為配合《第六屆湖北省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論壇》和《2015年電氣與智能化學術年會》的舉辦,編輯了題為《土木工程創新與實踐》、《建筑電氣設計與研究》論文專刊,刊登學術論文108篇。

《華中建筑》是建筑學術領域的核心期刊,全年發刊12期,每期刊登40多篇論文,全年可登載500多篇論文,設有先鋒論壇、建筑文化、城鄉規劃與園林景觀、建筑實踐、建筑教育等欄目。堅持“面向基層,服務會員”的宗旨,重點刊載反映和探索工程實例中的新觀念、新技術等方面的文章。

《中華建設》是反映建設領域的綜合性期刊,全年發刊12期,該刊緊緊圍繞建設工作重點,緊盯社會的興奮點,加強政策理論研究來辦刊。內容豐富、聯系實際,做到了為廣大會員服務、為湖北城鄉建設服務,刊物影響力不斷擴大。

《土工基礎》是專業性刊物。全年發行6期,每期發行1500冊。在編輯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積極探索、加大宣傳、拓展訂閱空間,稿源充足,刊物的質量不斷提高,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呈現出好的發展勢頭。

《中南勘察》、《工程管理》是分別由工程勘察專委會和工程管理分會主辦的行業內部刊物,不定期出刊,為本專業技術人員搭建交流平臺,及時傳遞行業發展的信息,促進委員會單位之間的信息術交流。

網站是學會的重要宣傳窗口,始終把網站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學會網站內容不斷充實,形式不斷更新,緊跟形勢,力求創新。目前網站設立42個欄目,欄目內容及時更新完善。加強學會網站與會員單位、上級學會及兄弟學會網站鏈接,逐步做到網上互動,激發了欄目的活躍性,使網站成為廣大會員表達、實踐的平臺。

七、存在的問題。

2015年,在各分會、專委會及地方學會的努力下,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廣大會員的期待和學會改革創新要求,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如分支機構發展不均衡,一些專委會活動過于依賴于掛靠單位;有些專委會是參加的活動多,自己開展活動少;學術活動的形式、內容、范圍等方面創新不夠,學術活動的水平、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

 
下一篇: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舉辦全國“好房子”設計大賽的通知

上一篇:

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十一屆一次常務理事會在漢召開